(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
据路透社8月26日报道,梅赛德斯-奔驰将出售其持有的约3.46亿美元(约24.7亿元人民币)日产股份,作为日产汽车在雷诺外的第二大股东,奔驰的这一计划导致日产当日股价一度下跌约6%,创下7月初以来最大跌幅。
外媒表示,股价下跌凸显了投资者对日产扭亏为盈前景的怀疑,因为日产正面临关税压力及其主要市场的销量下滑。其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今年4—6月,日产亏损791亿日元(约38.3亿元人民币),连续第四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
日前,奔驰发言人表示,日产股份并不具有战略重要性,并称此次出售计划是清理其投资组合。
路透社
不过,相较于仍然亏损的财务数字,日产在二季度展现出的整体业绩表现,仍值得关注。自该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伊万·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在4月上任后,日产管理层便对外公布了一项名为"Re:Nissan”的降本计划。
根据该计划,日产将通过大幅削减成本、重新定义其产品和市场策略、加强合作伙伴关系三项关键举措,到2026财年使汽车业务恢复盈利能力并实现正的自由现金流。
从业绩来看,日产在其第一财季实现全球销量70.7万辆,合并净收入2.7万亿日元(约1307.1亿元人民币)。得益于产品组合优化与固定成本削减,营业亏损也远低于此前预测的2000亿日元(约96.8亿元人民币)。
日产汽车表示,重振举措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削减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在可变成本方面,总交付成本(TdC)转型团队已经产生了大约4000个节省成本的想法,其中约1600个已准备好实施;固定成本的削减也开始见效,仅第一财季就节省300多亿日元(约14.5亿元人民币)。此外,日产汽车的全球制造业务重组也在稳步推进,已经公布了全球减少或整合的7个目标生产基地中的5个。
不过,在Stellantis因极致降本而导致2024年业绩崩盘后,资本市场似乎对于传统车企的降本成果也不再信任。目前,除了亟待转正的利润问题外,日产也将面临全球降本后,重塑品牌与市场的难题。
在销售端,日产在第一财季的新车交付量相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0.2%。具体来看,不止于中国市场的下滑,其在北美与日本本土市场两大主销市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销量波动,而东南亚与欧洲区域的订单承压更为明显。
当前,日产旗下部分主销车型如Rogue(奇骏)、Altima(天籁)、Ariya(艾睿雅)在多个市场都面临换代窗口期,产品更新节奏与库存结构对整体交付构成一定影响。同时,日产基于纯电和e-Power技术打造的新能源车型,在中美两大重点市场的渗透率也尚未达到稳定增长水平,部分技术平台处于市场验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