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在海外照样吃得开
创始人
2025-08-26 19:39:41
0

新能源商用车正成为我国商用车出口的重要增长引擎,更是中国商用车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新价值高地。

近年来,国内商用车市场虽略显疲软,但出口表现持续活跃。其中,新能源商用车“出海”势头尤为强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商用车累计出口5.4万辆,同比增长200%,这一亮眼表现充分彰显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在全球市场的强劲竞争力。

01

何以走俏海外市场

海外出口已成为我国商用车行业重要的增量市场。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商用车出口量从40.2万辆逐步增至90.4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70.7%、44.9%、32.2%和17.5%;这一增长势头在2025年得以延续,1~7月累计出口57.7万辆,同比增长10.2%。伴随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新能源商用车在海外市场表现尤为亮眼,“出海”增速已远超燃油车。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新能源商用车走俏海外的核心支撑,源于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构筑起技术与产业链先发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商用车产业已在纯电动、氢燃料、混合动力及醇氢等核心技术路径上取得重大突破,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同时,随着新能源技术不断向纵深发展,新能源商用车的续驶能力、安全性等核心指标也在持续优化。以纯电动车型为例,通过充电技术革新与电池充电倍率提升,如兆瓦级超快充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续驶里程短、充电耗时长等瓶颈问题,推动补能体验向“油电同速”目标大步迈进。

除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外,我国商用车产业还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产业生态,相关产品历经大规模市场应用检验,兼具产业优势与规模优势。特别是近两年,伴随技术加速迭代、产品日趋丰富、补能设施不断完善,新能源商用车正从城市客运、短途封闭场景向长途干线等全场景加速渗透,规模效应日益显著,推动成本大幅下降,进一步提升产品“出海”竞争力。

新能源商用车在海外市场腾飞,还得益于全球绿色转型带来的发展契机。当前,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国共识,这催生了对新能源商用车的刚性需求。据行业机构预测,今年中国以外地区的新能源商用车销量预计同比翻倍,将达45万辆。这一数据表明,全球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正从“小众试点”迈向“大规模普及”。

然而,目前多数国家的本土新能源商用车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核心技术储备不足、产能供给有限,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而这一供需缺口,恰好为技术成熟、产品可靠、供应稳定的中国商用车企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合作持续深化,部分国家旺盛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带动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大幅攀升,这也为中国汽车“出海”创造了有利条件。

02

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出口量持续高速增长,更是中国商用车企业全球化布局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当下,国内商用车市场已步入存量竞争阶段,市场空间趋于饱和,竞争愈发激烈。在此背景下,开拓海外增量市场,成为商用车企业破解国内市场内卷的重要策略。面对布局海外市场的绝佳窗口,无论是传统商用车巨头,还是新势力企业,都将海外市场置于战略核心地位,不断拓展全球版图,在亚洲、东南亚、南美洲、南非及欧洲等市场实现多点突破,形成传统与新兴力量协同开拓全球市场的立体格局。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汽车“出海”模式也在持续迭代升级,从最初整车出口的“扬帆试水”,到海外建厂实现“产能突围”,再到全产业链协同“出海”、构建本土化生态的“深度博弈”,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出口已完成从单一贸易向立体生态的跨越进阶。

传统商用车企业凭借深厚积淀,成为全球化布局的“主力军”。以宇通客车为例,它始终坚持本土化战略:一方面,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使用习惯,因地制宜地开发适合当地运营的定制化车型;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全价值产业链海外落地,采用产品出口与当地合作建立KD工厂生产并行的模式,既提升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又实现由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和标准输出的跨越。此外,中国重汽、一汽解放、福田汽车、东风公司、陕汽重卡、徐工汽车等头部商用车企业也加快从“走出去”向“融进去”转变,不仅加码海外产能布局,还深入推进产品研发、品牌建设、营销模式和服务体系的本地化,以更好适配海外市场需求。

新势力企业则以创新模式展现强劲的全球化动能。以速豹科技为例,其海外滑板系统智能制造基地于今年3月底启动建设,计划2025年底投用,届时将为欧洲、中东等市场提供本土化解决方案。今年6月,速豹科技发布“双轨赋能”战略升级计划,一方面与海外伙伴联合开发下一代电动重卡车型;另一方面开放核心技术平台,赋能更多海外车企,形成技术输出与生态共建的双重驱动。

03

坚持长期主义战略

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加速“出海”,在多个核心领域构建起全球领先优势,成为全球绿色交通转型的重要参与者与受益者。然而,全球化市场虽潜力巨大,但同时也暗流涌动,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的“出海”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近期表示,新能源与全球化已成为我国商用车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开拓海外市场,既能为企业带来销量与利润的增长空间,也能缓解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利润下滑的困境。从长远看,我国商用车行业必须跨过“三关”,即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国内市场环境;以技术、质量竞争替代价格竞争;以产业链出口替代单一产品出口,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全球化路径。

某重卡品牌负责人认为,上半场,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凭借高性价比和技术优势,成功敲开多国市场的大门;进入下半场,要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关键一跃,就需在本土化深度融合、品牌价值沉淀与全产业链生态共建上实现系统性突破。而这一质变的核心在于企业摆脱“价格内卷”,转向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长期主义战略;同时,告别“单兵作战”模式,通过抱团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在全球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指出,自主商用车品牌不能仅关注销量增长,更要重视产品是否契合出口市场需求,以及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品牌长期可持续运营。事实上,不少企业已通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逐步实现本地化生产与服务,这一举措不仅能规避关税壁垒、降低运输成本,还能提升市场响应速度与产品竞争力。

面对海外市场的潜在风险,市场多元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在持续深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新兴市场的基础上,中国卡车企业应进一步优化布局,积极开拓欧洲、北美等高端市场,通过分散市场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构建多元化格局,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此过程中,企业需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策略。例如,在具备产业基础的国家或地区优先推进产业输出;在技术壁垒高、准入严格的市场则侧重技术输出。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商用车的补能体系在“出海”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要求企业在推进车辆出口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补能体系的规划布局。

文:李亚楠编辑:孙伟川 版式:王琨

新能源商用车正成为我国商用车出口的重要增长引擎。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万象更新!金陵河西按下开学“启... 新学期将至,南京市金陵河西学校紧锣密鼓推进各项开学准备工作,从环境优化到安全保障,从食品安全到教学资...
山西太原迎泽区建设路小学召开行... 为确保新学期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明确育人方向与工作重点,8月24日,太原市迎泽区建设路小学组织召...
今晚下调!加满一箱油少花7元 国内成品油价迎年内第七次下调。 8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自24时起,国内汽油价格和柴油价格...
家长注意了!江阳区5所新学校9... 今年9月,江阳区5所新建学校将正式投入使用,创下全区历年学校集中投用数量之最。5所学校设施先进、功能...
新东方启动《视界》第二季,发布... 2024年,新东方国际教育为24所国际学校拍了部纪录片——《视界》第一季。该系列纪录片由新东方教育科...
除了东京帝大,还有哪些宝藏?揭... 日本以其高水平的教育质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相对较低的留学成本,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学子的目光。选择留学...
让可移动智能体听得懂、看得清、...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王海荣 8月26日,元戎启行发布全新一代辅助驾驶平台——DeepRou...
宁波华翔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由盈转... 宁波华翔(002048.SZ)8月26日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
德国汽车行业一年间裁员超5万人...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行业与经济多重挑战交织的“完美风暴”正重压德国汽车行业——截至6月底的一年内,...
“在这里,我看到科创引领下国产... 8月25日,由中宣部组织的 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 湖北主题采访活动在武汉启动 来自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