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记者 陈雨禾
继问界、智界、享界、尊界之后,鸿蒙智行的“第五界”也要来了!
8月25日,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在成都举办。发布会上,华为与上汽合作的尚界首款车型尚界H5成为焦点。
有分析指出,随着华为“朋友圈”的持续扩容,其在新能源车领域的话语权有望不断提升,成为比亚迪、“造车新势力”等之外的“另一极”;而传统车企也有望在与华为的合作过程中获得更强技术支持,进一步拓展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据尚界汽车官微
华为“第五界”开启预售
据介绍,目前尚界H5已开启预售,预售价16.98万元起,将于9月23日在深圳正式发布上市,并将在国庆期间开始交付。根据当天尚界汽车官微数据,尚界H5在上市1小时后,小订数量已突破25000台。
具体来看,虽然尚界H5的起售价低于20万元,但仍全面继承了鸿蒙智行在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方面的技术优势。新车将标配HarmonyOS智能座舱系统,支持多屏联动、语音交互、AI助手、智能家居互联等智能化功能。
对此,有观点指出,尚界H5是目前搭载华为ADS 4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最便宜车型,有望通过差异化竞争优势打造独特卖点。同时,尚界瞄准的赛道是目前国内市场正持续扩容,但竞争较为激烈的15万元—25万元价格区间。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终端市场15万元—25万元价格区间的销量,已从2020年的27.5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297.7万辆。
在这一背景下,华为有望凭借“智驾+激光雷达+鸿蒙座舱”的核心竞争力下沉,开拓出新的市场空间,上汽也有望借助与华为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布局。
在此前的调研活动中,上汽曾透露称,其已为尚界项目组建超5000人的专业运营及技术团队,与华为工程师开展全生态链的深度合作,上汽与华为的合作团队不仅依托于上汽集团在研发、生产、质量上的人才积累,而且结合华为在智能终端上的优势,实现团队的深度融合。根据上汽近期公布的产销数据,其7月整车销量为33.75万辆,同比增长34.2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73万辆,同比增长64.91%。
梳理多方观点,在目前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中,比亚迪是领域内当之无愧的“冠军”品牌,旗下新能源汽车多年来在国内外销量领先;其次则是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等“造车新势力”,虽然单个品牌的销量不及比亚迪,但近年来上升势头明显,月度销量翻倍的情况并不少见;此外,传统车企也在不断发力新能源车,包括近期东风集团股份宣布私有化退市,推动其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交所等消息,均显示出各车企进军新能源车市场的决心。
与以上几方对比,华为虽没有直接造车,却通过与传统车企的品牌合作,逐步成为新能源车市场的又一“巨头”。具体来看,在华为鸿蒙智行的“四界”中,问界品牌是与赛力斯合作,智界品牌是与奇瑞合作,享界品牌是与北汽合作,尊界品牌是与江淮汽车合作。因此,在华为开启“四界”之外新的品牌合作后,后续可能的更多“朋友圈”布局,也已逐渐成为市场焦点。
事实上,在25日的发布会上,华为不只宣布了尚界H5的预售,还发布了新款智界R7、智界新S7、问界M8纯电版等多款新车的上市信息;同时,还有问界新M5跃影红新车色发布,享界S9T开启预售,全新问界M7公布发布时间等消息。
凭借与多方车企的合作,华为正不断完善旗下的产品矩阵,并逐步扩大自身在新能源车市场的话语权。
包括近期开启预售的“第五界”尚界,也已与“四界”品牌此前覆盖的23万元—百万元级别的价格带形成了搭配,后续若有新的传统车企加入华为“朋友圈”,其产品也有望进一步扩大此类产品覆盖面。
与此同时,国内汽车产业近年来加速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有分析指出,目前智能辅助驾驶的渗透率仍然较低,随着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双重驱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智能化功能逐步成为汽车品牌竞争的核心要素。
因此,在近些年的合作中,传统车企部分车型的智能化水平,也有望在华为加持下持续提升,成为新的卖点,并进一步影响到后续合作的其他车企。
方正证券表示,截至8月25日,鸿蒙智行累计交付量已达到90万辆,连续14个月位列中国汽车品牌成交均价第一。后续鸿蒙智行还有望推出多款车型,以强化华为在汽车领域的优势。
新能源产业发展加速
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正受到高度关注。
在国新办8月26日上午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每5辆电动汽车就有2个充电桩。截至7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1669.6万个,是“十三五”末的10倍,规模世界领先。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开绿车、用绿电”,通过绿证绿电交易等方式,为新能源车主提供绿电服务,组织相关省份开展车网互动应用试点,电动车化身“移动充电宝”,支持用电“削峰填谷”。目前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绿色低碳的出行理念和能源消费方式已经深入人心。
结合近期中汽协发布的7月车市产销量情况,虽然已经进入车市传统淡季,今年7月的整体销量环比回落,但同比仍维持高增长,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状态。对此,中国银河证券指出,部分地区置换补贴“重启”有望对国内需求形成一定支撑,国内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回升至历史高点,新供给驱动下有望保持逐月提升趋势。
拉长时间线来看,东北证券近期分析称,随着今年以来相关政策的范围扩大,新能源车的内需增长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撑。从目前的乘用车市场格局来看,虽然BBA仍为龙头,但以华为合作整车厂及理想汽车等为代表的自主车企仍在奋力追赶。在政策及出口持续推动销量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有望达到60%,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零售销量为1433万辆,同比增长33.4%。
具体到相关产业链,国元证券表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保持快速增长,经过了两年价格下行,低端产能已快速出清,行业边际获得改善。建议优先关注成本端受益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低位,盈利稳定的电池及结构件环节,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豪鹏科技、科达利、震裕科技等;其次,随着供给端结构改善,行业过剩产能逐步去化,建议关注受益于行业复苏的领军企业,如湖南裕能、龙蟠科技、万润新能、璞泰来、天赐材料、新宙邦、星源材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