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与电动重卡被誉为“天作之合”,被行业普遍认为是未来货运领域最具潜力和必然性的发展方向。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天生一对:技术基底的完美兼容
传统燃油卡车的机械结构复杂,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植入设置了诸多障碍。而电动重卡的出现,为自动驾驶提供了理想的“温床”。
电动重卡通常采用“滑板底盘”设计,电池平铺在底盘上,结构规整。这为安装自动驾驶传感器(如顶部激光雷达、侧向摄像头等)提供了更理想、更统一的平台,有助于优化传感器布局和视野。
同时,电动汽车的核心就是电信号驱动。油门、刹车、转向等指令都是通过电信号传输给执行机构,这与自动驾驶系统(ADS)输出数字指令的需求完美匹配。
相比需要改造复杂机械结构的传统燃油车,电动重卡更容易实现精准、快速的线控执行,这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前提。
更为重要的是,自动驾驶能最大化电动重卡的续航短板。自动驾驶算法可以通过预测性巡航控制,根据地图数据、实时路况提前规划最节能的加速、减速和滑行策略,显著降低能耗,提升续航里程。这对缓解“里程焦虑”至关重要。
效益倍增:降本增效的乘数效应
对于物流行业而言,成本与效率是永恒的核心。自动驾驶与电动重卡的结合,带来一场效益革命。
因为电费、维护成本等原因,电动重卡已具备运营优势。自动驾驶的加入则直接瞄准了货运中最大的成本项——人力成本。
人类司机需要休息,而无人电动重卡仅需充电与基本维护。这意味着车辆可以实现近24小时不间断运营,资产利用率达到极致。
通过L4级无人驾驶,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化”运营,彻底解放司机人力。
自动驾驶算法通过预测性节能巡航,大幅降低能耗,延长续航。同时,在高速干线物流中,多辆无人驾驶重卡还可组成智能编队,利用空气涡流效应降低风阻,最高可节省超过10%的能耗,将效率提升至全新高度。
场景为王:从封闭场景驶向长途干线
目前,港口、矿区、物流园区等封闭、半封闭场景已成为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的“试验区”。
因为这里路线固定、环境可控,无人驾驶电动重卡能够完美胜任集装箱转运、矿石运输等重复性任务,经济效益立竿见影。
但封闭场景只占重卡销量不到20%,且技术难以复用于干线与中短途物流场景。
高速公路干线物流场景道路结构化,没有行人、非机动车干扰,是自动驾驶技术理想的用武之地。未来相关技术还需要持续研发。
比如,适应智驾硬件架构的底盘设计生产能力;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理解与研发能力,及数据收集能力;法规政策对自动驾驶的开放等。
……
近期智能新能源重卡相关内容如下:
Bot Auto计划今年实现无人驾驶货运交付
2025年8月25日消息,美国自动驾驶卡车公司Bot Auto计划在年底前首次在公共路线上推出自动驾驶卡车,依靠休斯顿和圣安东尼奥之间的德克萨斯州I-10公路走廊。
桂物智慧新能源重卡开放道路自动驾驶首测成功
8月21日消息,近日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新能源重卡自动驾驶编队载货测试发车仪式举行,标志着广西桂物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在新能源电动货车无人驾驶应用场景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此次测试由桂物智慧公司联合广西超快跑物流有限公司、DeepWay深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是广西首例开放道路电动重卡自动驾驶物流实践。
质子汽车发布全新无人货运重卡
8月13日,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无人货运重卡“曜灵Ⅱ”在上海首发。
车辆通过背车转运模式、中置轴设计、全天候运营等造型与功能的实现,最大程度释放无人驾驶技术在效率、成本、空间方面的优势;采取独特的“无驾驶舱+中置轴”设计,在法规范围内尽可能扩大货箱空间,相比牵引车载货空间增大38%。
载重近两吨,九识智能推出 L5 无人物流车
8月11日,九识智能发布消息称,近日九识智能正式推出全新L系列首款车型L5。
车辆搭载全栈自研的L4级自动驾驶系统,拥有行业领先的1800kg载重能力,成功突破当前无人物流车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对社会公共直流快充桩的全面兼容,L5标准版(29kWh电池),30%-80%电量快充仅需约35分钟,0%-100%也仅需约70分钟;L5标准版实现空载180km/满载130km的实用续航,长续航版本更拓展至空载220km/满载170km;标准车型载货空间达6.2立方(最大可拓展至7.1立方),提升了货物装卸效率和作业效率。
博世拿到某新能源重卡的智驾定点
近期,博世拿到某头部新能源重卡的智驾定点。此次定点涵盖三大车型平台,包含国内外车型达到上百款,涵盖牵引车、搅拌车、自卸车等车型。这算是商用车领域的超级订单,也是博世在商用车智驾领域的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