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车领域的一项新纪录诞生之际,奔驰AMG GT XX概念车以其卓越的续航能力,在24小时内行驶了5479公里,这一壮举迅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小米集团的雷军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这一成就的赞赏,他发文称:“这成绩太令人惊叹了,祝贺奔驰!”然而,与雷军的热情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奔驰方面并未对此作出任何公开回应。
事实上,这并非雷军首次向传统汽车巨头表达敬意。早在此前的纽博格林24小时耐力赛中,宝马第21次夺得冠军,雷军同样发文祝贺:“BMW M品牌,再度问鼎,祝贺BMW!”但同样,宝马也未对此作出回应。
今年早些时候,小米SU7 Ultra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刷新了圈速成绩,这一成绩甚至超过了保时捷Taycan Turbo GT。雷军在此时也不忘表达对保时捷的尊重:“保时捷依然是行业的标杆,是小米不断学习的榜样。”出乎意料的是,保时捷官方不仅转发了小米汽车的微博,还给予了祝贺:“恭喜小米汽车刷新圈速,为中国制造点赞。”雷军随即回应道:“保时捷展现了大厂风范,令人敬佩!”
这一系列互动在保时捷的粉丝和车主圈内引发了热烈讨论。有人赞赏这种良性竞争,认为有助于推动行业发展;但也有人认为,在小米车型与保时捷存在设计相似争议的背景下,此举可能不太妥当。许多保时捷车主和粉丝更是认为,这种互动降低了保时捷的品牌形象。
从保时捷到宝马,再到奔驰,这些传统豪华汽车品牌每每成为话题焦点,都自带巨大流量。对于成为其他品牌的“流量密码”,保时捷选择了积极回应,而宝马和奔驰则选择了沉默。这其中的原因或许与品牌定位和市场策略有关。
小米汽车对自身定位为豪华、运动,这与宝马的品牌形象颇为相似。特别是小米新车YU7的“天际屏”设计,被外界认为与宝马的“视平线全景显示”技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再加上近期多位前宝马工程师和设计师加盟小米汽车,这些话题无疑加剧了外界的议论。
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品牌间的互动往往基于合作或重大事件。雷军的单向祝贺行为,对宝马而言或许无需回应,以免被解读为某种默许或关注。而奔驰方面,此次的5479公里成绩是其自组织的技术展示,并非公开赛事或赛道官方认证的纪录。因此,如果奔驰回应雷军的祝贺,可能会转移公众对奔驰创下纪录的关注,甚至被误解为与雷军或小米汽车的某种绑定。
真正的致敬,或许应该如宝马在奔驰前总裁蔡澈退休时推出的短片那样,以幽默而真诚的方式表达对行业前辈的尊重。这种惺惺相惜的态度,才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