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汽车市场格局迎来了新的变动。根据知名市场研究机构MarkLines公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与吉利两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新车销量排行榜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而日产汽车则首次跌出了前十名的行列。
在智能电动汽车转型的大潮中,全球车企普遍面临着盈利压力。然而,中国车企凭借在技术、供应链和市场等方面的先发优势,逐渐走出了亏损的阴霾,步入了盈利的良性循环。这一良好的市场表现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在《财富》杂志最新公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占据了10个席位,其中奇瑞、比亚迪和吉利的排名较去年均有显著提升。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彰显了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日益增强。
相比之下,多数外资车企则陷入了增长停滞甚至下滑的困境。丰田、大众、现代和通用等车企的销量增幅均保持在个位数水平,而Stellantis、福特、本田和日产等企业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其中,日产汽车的跌幅尤为明显,上半年全球销量仅为161万辆,创下自2009年雷曼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日产汽车的经营困境并非孤立现象,它反映了大多数外资车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在中国市场,日产汽车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产品线不足等问题,销量持续下滑。而在美国市场,日产则受到混动车型产品线不足和关税政策的双重打击。在东南亚市场,日产同样面临着来自中国新能源供应链和整车企业的激烈竞争。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智能电动领域的技术创新已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商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中国车企在这一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还在海外市场赢得了广泛认可。
与此同时,更多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加强海内外市场的布局和建设,努力塑造自身独特的技术和品牌形象。而一些外资车企也开始结合中国新能源和人工智能产业链的优势,从中国市场出发重新布局全球市场。这场由中国汽车产业引领的全球汽车行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全球车企的销量榜单也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而持续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