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金沙江大桥没多远,正瞅着远处雪山拍照呢,“砰” 的一声巨响,好家伙,整个人都被颠得弹起来。方向盘跟疯了似的往左边拽,我死死攥着不敢撒手,余光瞥见右后轮瞬间瘪下去,车屁股歪得厉害。
停在路边一看,那新换的大轮胎侧壁裂了个大口子,像被谁用刀划开似的,气儿正呼呼往外冒。当时海拔都四千多了,风刮得脸生疼,周围除了几块大石头连个人影都没有。大姐蹲在地上骂了句脏话,掏出手机一看 —— 得,没信号。
说起来这轮胎还是出发前特意改的,汽配城那老板拍着胸脯说这型号 “阿拉善随便造,进藏小意思”。大姐觉得原厂胎不够酷,换了套花纹又深又粗的大尺寸胎,当时还拍了视频发朋友圈,底下一堆人夸 “霸气”。现在想想那花纹深是深,可侧壁薄得跟纸似的,哪禁得住高原这碎石路折腾。
我俩轮流守着车,另一个人往远处走找信号。走两步就得喘口气,高原上连走路都费劲。好不容易在个土坡上连上一格信号,打给救援队说得等四个小时。挂了电话才发现,备胎居然还是原厂小尺寸的,根本没法跟这改装轮毂匹配。
旁边路过个开拖拉机进藏的大哥,摇摇晃晃停在我们旁边。他那轮胎看着就结实,沟壑里还卡着泥块和小石子。大哥说他前几天在理塘也爆过胎,“你这胎不行啊,看着花哨,不顶用。高原气压低,胎里气会鼓起来,再碰上石头子儿,可不就炸了?”
正说着呢,远处尘土飞扬,救援队的皮卡车终于来了。那师傅一看轮胎就乐了:“又是你们这种改装车,上个月刚拖过一辆,一模一样的问题。这公路胎侧壁薄,海拔一上来胎压跟着涨,碎石路随便磕一下就废了。” 他边卸备胎边念叨,“进藏得用 AT 胎,侧壁厚花纹也得讲究,不是越大越好看。”
换胎的时候才发现更麻烦,这改装轮毂尺寸特殊,救援队带的备胎也套不上。最后没办法,只能把破胎拆下来硬塞进后备厢,慢慢悠悠跟在救援车后面挪。一路上看着那些原装越野车呼呼超过去,大姐气得直拍方向盘:“早知道听老张的,不瞎改这破轮胎了!”
后来在芒康修胎,那藏族师傅边补胎边说,每年都能遇到好几辆因为轮胎型号选错抛锚的车。“有的人换大轮胎,连胎压都不调,平原充的气,到了高原就跟吹气球似的,不爆才怪。” 他指着墙上贴的示意图,“你看这 AT 胎,花纹深但沟纹宽,排水排石子,侧壁还有加强筋,这才是走烂路的料。”
现在那破轮胎还躺在后备厢里,大姐说要拉回去挂墙上当教训。进藏路上风景再好,也得车子靠谱才行。那些花里胡哨的改装,不如选对一个合适的轮胎实在。你们要是打算进藏,可别学我们犯这种低级错误,轮胎这东西,真不是越大越好看就越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