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已连续第11个季度保持盈利了!
8月28日晚,理想汽车披露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公司当季净利润达11亿元。在行业普遍承压的新能源汽车赛道,这份盈利答卷显得尤为亮眼。
这份财报的亮点不止于此:公司二季度营业收入302亿元,较一季度增长16.7%。在纯电、增程双线并行,销售与服务体系又经历大幅调整的复杂局面下,理想汽车依旧用数据证明了其经营韧性与执行力。
1
连续11个季度实现盈利
此外,理想汽车在高端市场也斩获颇丰。今年4月23日上市的理想MEGA Home,5月下旬启动交付后,首个完整交付月便一举拿下“双冠”:50万元以上MPV销量冠军、50万元以上纯电动车销量冠军。业内观点指出,MEGA对车内空间的重新想象带来了显著的产品力跃迁;首批车主的好评迅速传播,反过来又助推订单持续放量,形成口碑与销量的正向飞轮。
出色的市场反馈也直接体现在财务端:理想汽车第二季度净利润达11亿元,环比增长69.6%,连续11个季度保持盈利。季度经营利润达8.27亿元,环比增长204.4%。理想汽车已经成为新势力阵营中实现“长周期正循环”的玩家。这一成绩表明,智能电动车销售与服务这一核心业务的竞争力依旧强劲,背后则是产品快速迭代与销服体系持续升级带来的运营效率跃升。
据悉,今年下半年,理想汽车将同时操盘7款产品,对一线作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理想汽车也在进行销售组织升级,构建以门店为核心的用户运营能力,提升销售效率。
2
手握超千亿现金加强技术底座
稳健经营带来的现金流让理想汽车底气十足。截至今年6月底,理想汽车的现金储备达1069亿元,为长期技术研发和后续竞争筑牢基础。而根据财报数据,仅今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车就砸下28亿元研发费用,上半年累计投入已突破53亿元;全年研发投入剑指120亿元,其中一半以上将投向AI。
事实上,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中,唯有坚持高强度、系统化的研发投入,车企才能筑起技术护城河,持续领跑行业。东吴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在核心技术布局上,理想汽车是有取舍且擅长与合作伙伴分工协作,可大体分为电动化技术布局维度和智能化技术布局维度。
在电动化方面,理想汽车拥有全球汽车行业内首个自研自制碳化硅塑封功率模块的整车厂,涵盖总成-功率模块-芯片,垂直整合打通了电驱的产业化布局,形成端到端、全链路的自研自制。目前,理想汽车已经实现了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以及自研自制碳化硅功率模块和新一代电驱动总成技术的量产下线,这三大核心技术将陆续搭载于理想纯电SUV车型。
此外,理想汽车还在不断完善充电网络。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建设了贯通九纵九横的高速超充网络,达成全国规模领先的车企高速超充布局,并且上线全国首座穿梭式超充站。截至2025年8月17日,全国已有3077座理想超充站,16921根理想超充桩。通过这些充电桩,搭载800V纯电高压平台及5C电池的理想MEGA、理想i8均可以实现10分钟500公里的充电体验。
智能化方面,智能辅助驾驶是理想汽车研发投入另外一个显著的成果。随着辅助驾驶发生了技术路线的变革,理想汽车在端到端实现了突破,率先落地VLA司机大模型,成为首家在Thor-U芯片上部署VLA司机大模型的车企。而在将要更新的8.0版本系统中,理想汽车还将推送基于AI的全新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性能水平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有业内人士表示,此前的端到端之争,很多企业尚能快速跟进,而VLA的竞赛会让更多的选手出局。据悉,VLA对AI底层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时其因为模型规模的扩张对公司的资金储备同样有着不小的考验。更为重要的是,VLA的体验天花板更高,其不仅具备理解用户需求和对话的能力,还可以与用户在驾驶过程中实时互动,并将此作为强化学习的一部分,不断优化体验。
上述业内人士称,更好的用户体验,会对购车决策带来更大的影响。因为更具差异化和可感知的用户价值可以更好地吸引用户,并且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在谈及2025年下半年汽车行业投资策略时,东吴证券方面就表示,当前行业处于新的十字路口,要聚焦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带来的结构性机会,重点关注具备技术积累和产品迭代能力的头部企业。显然,理想汽车便在其中。在AI赋能下,理想汽车在智能化技术和电动化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有望依靠先进的技术架构占据未来发展的先机,也帮助理想汽车提高产品力、促进销售。
“目前理想已经成为20万元以上SUV市场份额冠军,考虑未来理想产品谱系完善,以及技术底座加强,我们按照悲观到乐观假设20万元以上市场理想市占率远期空间可达到17%/20%/25%(销量市占率),对应理想SUV销量空间为68/80/100万辆,20万元以上MPV市场份额10%(对应7万辆),合计在进行轿车布局前理想国内销量天花板预计75万~107万辆。”东吴证券方面表示。
文/李念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新闻在身边
我在你左右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