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能源领域权威专家周大地近期在做客第一财经《首席评论》时称,现在电动车替代燃油车,正处在一个加速跑的阶段。
可能有人还记得,几年前街头的电动车还挺少见,那会儿大家买车,第一反应还是汽油车、柴油车。但这几年变化太快了,从一开始销量只占百分之几,到现在不少地方的新能源车销量都快赶上油车了。周大地老师说,按这个势头,到2025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说不定能到五成。也就是说,每卖出两辆新车,可能就有一辆是电动车。这可不是谁强制的,更多是咱们老百姓用脚投票的结果。 为啥大家越来越愿意选电动车呢?除了油价起起伏伏,电动车充电成本低是个实在好处。还有就是开车体验,电动车起步快、噪音小,市区里开着确实顺手。当然了,也有人纠结:“冬天电池不经用,跑远路心里没底。”不过这个问题,行业里也在使劲解决。 周大地老师特别提到了固态电池,说这东西可能会比大家想的来得早,说不定2030年前就能全面用上。可能有人对“固态电池”没啥概念,简单说,它比现在的电池更耐用、充电更快,冬天续航掉得也少。要是这技术普及了,大家担心的“里程焦虑”,说不定就能大大缓解。而且除了电池技术,现在不少地方都在加建充电桩,冬天车里的保暖技术也在改进,这些都在让电动车用着更方便。 有人可能会问,那燃油车以后会怎么样?周大地老师的看法是,到2035年,说不定就没人再买燃油车了。这听起来像个挺远的事儿,但想想这几年的变化,也不是没可能。就像十几年前大家出门还靠现金,现在手机支付随处可见;以前买东西得去商场,现在网购送货上门。技术进步和市场选择,总能悄悄改变咱们的生活。有网友认为,可能是国家的战略,两种车型都不能超出一定比例,基本50%的比例上下浮动,目的主要是为了应对战时状态,油车比例过高会被石油卡脖子,一旦外部封锁,石油会成为绊脚石,同样道理,电车一旦比例超标,敌对国家会在电磁武器方面对我们实施攻击,难以应付,两种车型平衡,可以应对任何突发战争,这是国家战略。西方发动机、变速箱的专利壁垒,美国对石油运输的虎视眈眈,逼迫中国走上电动汽车的道路。电动汽车有诸多不足,但这是被逼无奈的结果。 当然了,不管是电动车还是燃油车,大家买车首先看的还是合不合适。但有一点能肯定,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充电越来越方便,以后选择电动车的人大概率会更多。咱们普通人不用纠结太远的事儿,毕竟不管是油车还是电车,能让出行更顺心、更实惠,才是最实在的。也有网友开玩笑说,再过两年,电车油车我都不会买了,因为平时出行地铁,远的就坐高铁,坐地铁高铁速度快,准时,汽车一旦堵车让你怀疑人生。到处都是出租车,网约车,非常方便,又不用找车位而烦恼,多数开电动自行车买菜。你们觉得身边的电动车是不是越来越多了?下次换车,你会考虑电动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