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各行各业纷纷发布“反内卷”倡议。在汽车生产制造端和汽车流通端明确提出抵制内卷之后,针对汽修行业频发的恶性价格战、低于成本倾销、强制摊派补贴等内卷乱象,北京、长沙等地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近日发布《关于联合抵制“内卷式”竞争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的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呼吁全行业协同破局。
低价赋予的并不一定是实惠
下半年伊始,全国各行各业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反内卷”之风,烹饪、水泥、医药、银行、光伏储能、钢铁、纺织等多个行业相继发布“反内卷”倡议。
对于反对价格战,有车主不理解:行业内卷把价格打下来了,消费者不是从中得到实惠了吗?
其实并不一定。其他行业早就有限制低价竞争的做法。比如,在2013年颁布的《旅游法》第三十五条就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2023年4月10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扎实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坚决遏制“不合理低价游”苗头和市场乱象扩散势头,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营造好放心、安心、舒心的出行环境。
正是因为以往我们报团旅游多多少少都遭遇过类似强制消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旅游体验,可谓遭受过切肤之痛,所以能够认可相关部门限制低价团的做法。
消费者一定希望花小钱办大事,但低价带来的并一定都是实惠,还有可能是套路,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
在汽车维修保养行业,这样的案例也不少。人民日报曾报道,车主蓝云开车不慎撞到路边护栏,造成前车灯损坏,于是临时找了一家路边汽修店换了一只新车灯。还不到一个月,车灯在没有磕碰、正常行驶的状况下又坏了,很可能汽修店换上的车灯就是次品。
另一个案例中,车主程诚的爱车电瓶坏了,于是找了一家汽修店花480元换了只新电瓶。没想到半个月后,电瓶又坏了。“我到另一家店检修,师傅拆下电瓶一看就告诉我,这个电瓶不是新的,是二手的。我只得又花了300多元,换了新电瓶。”他说。
恶性竞争的“内卷”没有赢家
从《倡议书》中可以看到,两协会明确要求企业抵制非理性竞争:严禁低于成本报价、强制捆绑服务、使用伪劣配件及虚假营销;同时倡导回归价值创造本源,加大新能源维修技术研发、数字化管理投入等。
倡议还强调恶性竞争的“内卷”没有赢家,最终将导致行业技术停滞、信誉崩塌,损害所有从业者的长远利益。呼吁全体会员单位以技术和服务升级取代低价混战,守护行业可持续发展根基。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专家杨明久直言,内卷对汽车维修行业的伤害已深入骨髓,不仅挤压了企业生存空间,更破坏了行业生态,限制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
9.9元洗车和免费检测是汽车后市场内卷化的典型产物,其本质是流量争夺的工具而非可持续服务。对车主而言,短期省钱可能伴随车辆损伤、隐性消费、信任背叛三重风险;对行业而言,则加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内卷挤压了门店生存空间,门店收入利润双降,小微门店濒临灭绝;一些企业为降成本,使用劣质配件、虚报故障,导致安全事故风险上升,法律纠纷频发;年轻人拒入行,技师转岗、被挖角,行业出现技术断层,新能源转型困局加深;资源向价格战倾斜,导致技术研发投入归零,行业整体竞争力下滑;内卷还造成门店客户转化成本飙升,复购率暴跌,长期客户关系瓦解,行业口碑崩塌。
杨明久指出,地方协会密集出台抵制内卷倡议,是行业在生存危机、信任崩塌、政策倒逼及技术革命四重压力下的集体觉醒。其本质是呼吁从业者从“价格血战”转向技术深耕与诚信重建,以抵御新能源变革与市场萎缩的冲击。然而,能否扭转行业颓势,仍取决于企业能否落实差异化竞争策略,并协同政策监管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汽车后市场专家张新国告诉记者,内卷会加快行业洗牌,淘汰过剩产能,实现优胜劣汰。但是恶性价格战会导致行业毛利率大幅下降。知名品牌价格透明使毛利率下降5个点,HR成本增加5个点,营销成本再增加5个点,使得许多门店从原本盈利10%陷入亏损5%的境地。为了在低价中维持利润,部分门店可能使用劣质配件或简化工艺流程,这损害了客户利益,也透支了行业信誉。另外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引发了人才流失、技术断层、无力创新等诸多问题。
多重因素导致汽车维修保养内卷
汽车保有量和车龄的上升理论上会扩大维修市场需求,但行业却出现“内卷”,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结构变化、竞争模式转变和技术变革等多重因素的叠加。
杨明久表示,市场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供需关系失衡,市场参与者激增,但需求被分流。竞争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信息透明化与价格战,配件价格透明,电商平台使配件价格公开化,维修厂利润空间被压缩。技术变革主要体现在技术升级与设备成本压力,新能源车崛起,电动车维修需专用设备和技能,传统维修店若无法转型则被淘汰。
张新国认为除上述原因外,内卷加剧的原因还包括经济下行与消费理性化:车主年均行驶里程缩减,消费力下滑导致对维修保养的需求更趋理性,保养周期延长,进店频次持续走低。新能源车维修频次及客单价变化:新能源车的维保预算相较燃油车预计减少34%。同时,新能源车的维修权限和技术壁垒更高,许多传统修理厂只能承接轮胎更换、钣金修复等“表皮业务”,真正的“内科手术”必须依赖品牌授权服务点。保险公司不规范操作:事故车业务是许多综合修理厂的重要利润来源,但保险公司与特定渠道或网络的关系绑定,挤压了独立维修企业的生存空间。政策影响:“以旧换新”等政策加速了老旧燃油车的淘汰,直接冲击了修理厂原本依赖底盘整备和大修的传统盈利板块。
《倡议书》建议差异化竞争
对于如何摆脱内卷,《倡议书》认为企业应回归本源,着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摒弃“价格比拼”的短视思维:主动远离“亏本接活赚吆喝” “低价维修后靠隐性消费牟利”等不可持续的低水平竞争模式,避免陷入“利润下滑—技术投入减少—维修质量下降—车主流失”的恶性循环,坚守基于合理成本与技术价值的利润率区间。
具体路径包括聚焦价值创造与创新,将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与修复技术等汽车维修新技术研发、智能诊断系统、专用维修工具等维修设备更新、技师新技能培训和服务流程优化上。运用大数据分析车主用车习惯,提供个性化保养建议;通过数字化管理提升维修效率,以技术实力和服务品质替代单纯的价格竞争。
还可以尝试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比如根据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商用车维修等不同客户群体,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探索 “维修+保养+二手车检测、汽车改装咨询等客户个性化服务”等融合模式。通过提供疑难故障排除、无腻子钣金修复技术等独特技术解决方案、延长质保期、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等非价格优势提高车主粘性,避免同质化低价混战。
《倡议书》建议相关汽车后市场企业要强化自律,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主动开展合规自查、完善内部合规管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整个行业应协同共治,协同共建行业健康生态,维护产业链共生关系,尊重并保障配件供应商、设备服务商、保险公司等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合法权益,倡导公平交易、及时结算款项,共同维护汽车维修产业链的稳定与安全。
精准聚焦优势化,数字转型可视化
在张新国看来,既然内卷不可避免,就不要抱怨,也不要逃避。有被卷的人,就有卷别人的人。他提出了五点应对策略帮助企业做到精准聚焦优势化,数字转型可视化。
首先是找到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不能含糊不清。保养规范、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钣金、喷漆、贴膜、美容等描述并不能凸显优势。必须要明确在此商圈内,门店哪项技术是最好的。
第二,要根据门店核心技术优势,聚焦到车型和项目。比如德系底盘异响、德系车烧机油治理,或专修奔驰,通用专修。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到专项专车上来。以便更好更快地建立起自己的优势。
第三,精准锁定目标客户。即使聚焦到专项、专车也不意味着所有车型的该项目车主都是已锁定的客户。专项要与门店的技术优势相匹配。只有精准锁定客户,你才能真正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
第四,数字转型是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效率有效工具,特别是即将进入AI时代,有的企业管理没有管理软件,引流没有短视频、直播,维修作业没有原厂数据和标准,客户服务没有专属服务群,没有服务标准,这些企业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
第五,需要可视化服务工具。售后企业要想在内卷中胜出,就要在引流到店、解决车主问题、良好客户体验三个方面都要做到位。通过可视化工具让客户听到、看到、感受到门店服务的每一个细节。这是胜出的法宝。
张新国举例,抖音创作者@北京修车二哥、@LSF京州李师傅的做法就符合以上五点策略,近2-3年行业内卷激烈,大多数修理门店客流、销售、利润三降的情况下,他们的企业却在逆势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