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华盛橡胶集团在扩大自身产业规模的同时,注重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全球化布局的协同效应,通过技术出海,助力“一带一路”轮胎产业升级。
在华盛轮胎PCR成型生产车间里,技术经理王晓明正在与巴基斯坦GTR轮胎公司生产经理卡里姆,就现代化轮胎成型工艺开展专项技术交流。这样的场景,这个夏天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从新型橡胶配方的研发到智能轮胎技术的探索,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成果让巴基斯坦工程师为中国制造赞叹不已。
“近几年,中国橡胶轮胎产业的技术研究持续提升,加速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国的轮胎质量好,规模全球领先,特别是华盛轮胎的高性价比优势明显。”卡里姆说道。
作为巴基斯坦最大的轿车、SUV及四驱车轮胎制造商之一,GTR有限公司产品规格覆盖巴基斯坦70%的市场需求,年产能PCR240万条、摩托车轮胎160万条。虽然在当地占据着大半壁江山,但无论是技术还是品质,与中国轮胎企业相比都存在着巨大差距。为响应“一带一路”倡导,2024年12月,山东华盛橡胶集团与GTR轮胎橡胶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约定共同在巴基斯坦建立一家轮胎制造合资企业,初步计划产能为15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和3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华盛橡胶负责在技术和设备上提供支持。今年7月,GTR轮胎公司的五位工程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专门学习先进的轮胎生产技术。
“我们来这里,主要是学习低滚阻LRR轮胎的设计开发,低滚阻配方以及轮胎结构设计学习和实践。在华盛研究院,我们交流先进的原材料和成品检测设备及试验方法,包括从原材料入场检测、过程检测、成品检测等全流程检测方法,以及控制方法、纠正方法的交流与实践,ECO&LRR 轮胎的智能制造全过程事件以及先进制造设备系统化交流。”巴基斯坦GTR轮胎公司PCR品控技术经理伊巴德说道。
“通过学习中国成熟的半钢子午胎生产技术比如低成本高效密炼工艺,突破巴基斯坦目前的产能。引入华盛ECO&LRR 轮胎的研发制造技术,帮助GTR更好地满足汽车公司配套的OE要求,以及打开欧美市场,借鉴华盛的智能制造系统应用经验,提升GTR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卡里姆说道。
技术交流不仅有助于拥有悠久历史的GTR轮胎公司提升产品品质,而且进一步优化GTR轮胎公司生产工艺,提升产品竞争力,在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提供更优轮胎支持的同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家聚焦橡胶产品、做强轮胎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华盛橡胶创建于1983 年,现已成为中国轮胎行业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之一、国际化全球轮胎 50 强企业之一。2025 年 2 月,企业成功通过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审核,正式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 Global Compact),坚定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致力带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目前,集团公司各类产品销往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32 项,拥有专利 300 多项。率先在国内同行业中推出新能源电动汽车轮胎、高端环保耐磨卡客车轮胎、缺气保用轮胎、赛事轮胎、超低滚阻轮胎等高端、高性价比产品,连续五年被授予“全国橡胶轮胎制造行业质量领先品牌”称号,向全球市场证明了中国轮胎品牌的高端技术实力。
“从把好产品送到世界各地,到带着成熟的技术走出去,这是发展的必然,更是中国企业让世界为中国轮胎骄傲的使命。未来我们将以这次技术输出为起点,建立常态化的联动研发机制,一起攻克行业共性难题,让更耐磨、更节能、更安全的轮胎从图纸走向全球市场。”华盛橡胶集团副总经理张静说道。
记者:王丽艳 董洪岩
编辑:王春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