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胡玲玲 见习记者 王浩
在停摆大半年后,8月27日,天眼查天眼风险信息显示,极越汽车关联公司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近日,被极越拖欠3700万钱款的供应商李红星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截至目前,欠款仍未收回,将会继续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经过此次风波,公司业务模式发生了转变,不会再冒险垫款。
图源网络
时间回溯到2024年年底,曾被寄予厚望、由百度与吉利联合加持的“造车新势力”极越,深陷“暴雷”漩涡:先是被曝大量裁员,没多久就遭遇严重的资金链断裂,最终因财务问题致使公司长期停摆。
在得知消息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供应商涌向极越汽车总部大楼,要求极越汽车尽快清偿拖欠的货款,李红星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为极越进行直播代运营和投放的供应商,在2024年6月签订合作协议后,李红星前后共垫资3700万元。
“等我意识到极越可能出问题时,已经晚了。”李红星回忆,直至2024年10月,供应商仍能收到极越的回款,只是回款周期开始延长。他坦言,曾有过“盲目自信”,也因未设定止损目标、缺乏安全边际而懊悔,“但任何时候,都要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放在首位,不能轻易妥协。”
李红星称,由于双方此前签订了仲裁条款,法院尚未审理此案。他将以“法人人格混同”为由继续上诉,因为当时的合同签约主体是集度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但实际提供服务和发生业务的是位于上海的集度公司。
如今,距离极越“暴雷”已过去数月,李红星所在的公司正在逐步恢复经营。“公司有十多名员工,已经重新接手了一些与车企合作的代运营业务,能保证基本生存。”李红星说,经过此次风波,公司业务模式发生了转变,不会再冒险垫款,而是更注重思考业务的本质是什么,能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最终能获得多少合理回报,总的来说,会以更稳健的姿态开展后续工作。
今年7月份,原极越汽车公关负责人徐继业曾在朋友圈发文称:“有兄弟透露极越大概率不会破产了,集度董事会已经同意重组,集度目前正与3-4家重组方沟通中。”
“极越的产品实力过硬,口碑有目共睹,这一点没有问题。”李红星认为,如果能够有优质的团队实现极越重组,恢复市场信心,消费者对极越的态度未必不会转变。
今年6月,已有17家主流车企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表示,在汽车行业,车企与供应商作为甲方乙方存在地位不平等现象,尤其在合同签订时更为明显。少数强势的供应商能与车企平起平坐,但大多数供应商处于弱势地位。欠款导致供应商应收账款数额增大,使得许多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影响其经营、研发、采购及生产组织,对整个行业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