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突然冒出一个挺唬人的说法:
“新能源车不仅能开,还能给国家电网‘放电赚钱’了!”
不少文章随即跟上,标题一个比一个夸张——
什么“移动电厂来了”、“以后买车能收租”、“一车两用,躺着赚钱”……
说得就差国网给你发工资了。
但问题来了:
这事,靠谱吗?是真机会,还是又一个“听起来很美”的概念?
我查了下资料,发现这还真不是“无的放矢”:
这波“新能源车给电网放电赚钱”的热度,其实源头就在江苏。
按照官方的说法,每度电最高约能赚0.85元!
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简单说就是——你在电价便宜的时段(比如半夜)把车充满,等到电网高峰期再“倒”回去,就能赚取“差价”。
像不像“炒电”?
更关键的是,这已经不再是概念。
江苏常州、南京、无锡都已成为国家级试点城市,项目名都定好了,比如“宁电通”“源网荷储”这些,听起来就挺认真。
而且,这还不是一两个“高大上示范站”在做,普通居民用户也能参与。
只要你的车支持V2G技术、接入相关平台,就能“边开边赚”。
当然了,现在的规模还小,政策也局限在试点区域,别指望马上全国铺开,更别想月入几千。
但至少从方向上看,它不是空想,也不是噱头。
当然,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无法理解了:
“国家电网不是不缺电吗?平常都说富余,还要你这点’电车电’干啥?”
这个逻辑听起来没毛病,但真要深挖一下,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因为电,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有没有”。
说白了电网最大的挑战,其实不是总量不够,而是“负荷波动大”。
什么意思呢?
简单点说就是:半夜发电没人用,高峰用电又不够用。
譬如晚上的时候,风电厂在疯狂发电,但大家都在睡觉,发的电无法存储,就浪费掉了。
但白天呢?
工厂、写字楼、商业开始运转,电网又感觉用电紧张,自然就不够用了。
这时候,如果有几百万台“带电量”的新能源车同时“回血”,把白天存的电倒回去,对电网就是实打实的“缓冲器”。
以江苏为例——
2025年上半年,该省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突破300万辆!
如果这些车都支持V2G,并参与“放电”调节,按每台20千瓦计算,总容量能相当于10个抽水蓄能电站。
这才是重点:
你不是在给国家电网“供电”,而是在帮它“调电”。
电不是短缺,而是“错峰难”。
换句话说——
不是电网需要你省电,而是你手里的“电”,在某些时刻,比钱还值钱。
听上去很似乎很美好,这个模式真有那么赚钱吗?
实话实说,指望靠这个养家、甚至不上班,肯定是不现实的。
虽然从目前的试点数据看,每度电最高可以拿到“0.85元左右的收益”。
也就是说,一台车一次能“倒”出去100度电,就相当于赚了80多块钱。
每天都参与的话,一个月可能也有2000多块的收入。
但事实上呢,限制很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就是主流电车的“反向放电功率”太低了。
目前大多数车虽然都支持外放电(像比亚迪、蔚来、哪吒、小鹏都能),
但放电功率普遍只有3.3千瓦,少数能到6千瓦。
就这几个数字,其实放起来就像拿吸管在往水库倒水——时间长、效率低,收益也被摊薄了。
其次,电量会有损耗。
说白了,你以为你车里面有100度电,就能放100度电,那是不现实的。
实际上来看,有个10%左右的损耗,都算正常情况。
最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参与。
目前只有江苏、北京、上海等个别地区在做试点,而且必须去“定点V2G站点”操作,不能在自家小区随便倒电。
说白了,这不是“家里车一停就能赚钱”,而是要专门“跑一趟去放电”,真要动起来,有点像送外卖。
所以你看,赚钱是有可能的,但远没那么轻松。
总的来看就是:
“电车放电赚钱”这事,确实不是瞎编,也不是PPT上的概念——它正在变成现实,但还远没到“全民参与”的阶段。
说白了,现在说“赚电网的钱”更像是一种趋势预告,而不是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你真要动起来,得车能支持、家在试点区、人有空、还愿意忍受损耗和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