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陪老张去看二手车,秋风刮得停车场的树叶沙沙响。个人车主那辆朗逸报价比车商低两万多,老张蹲在车边抽烟,手指敲着引擎盖问我:“这便宜能占不?” 我看着车主手机里翻出来的保养记录,纸都卷边了,突然想起前阵子李飞那档子事。
李飞就是贪便宜买了个人车,邻居说那是抵账来的九成新车,价格比市场低一半。那天在河边公园试车,阳光照在车身上晃眼,内饰塑料膜都没撕。车主拍着胸脯说手续没问题,就是暂时过不了户。李飞脑子一热转了钱,结果第三周洗车时,真车主带着登记证找上门了。法院最后判他还车,五万多块打了水漂,现在提起这事还唉声叹气。
说实话,个人车砍价时特爽,车主往往比你还急着出手。但你注意过没?但凡说 “不用过户”“协议转让就行” 的,十有八九有问题。前阵子去车管所办事,听见民警念叨,今年这类案子就没断过,不是抵押车就是盗抢车,有的甚至是事故拼装的。
转战车商那边吧,价格确实咬得死。但上次陪同事小王去提车,人家直接给了第三方检测报告,连座椅底下有没有霉斑都标得清清楚楚。小王后来发现空调有点问题,车商二话没说就修了,因为合同里写了 “一年 3 万公里质保”。不过别以为车商全靠谱,我见过有的车行把维保记录打了马赛克,问就是 “系统问题”。
老周在二手车市场干了八年评估,他教我的招特实用。看车先拍车架号,去小程序查维保记录,超过三次过户的就得格外小心。查保险时要是发现三年投保人都不一样,十有八九是营转非车辆,这种车看着便宜,实际寿命短得很。他说花三百块做个检测,能避开八成的坑,这话我信。
有人说车商套路深,确实。江苏省消保委不是说了吗,不少商家隐瞒里程数,还有的把事故车伪装成精品车。但你发现没?现在大点的车行都敢承诺 “7 天无理由退换”,检测报告不符还能回购。这就跟网购一样,有售后总比没售后强吧?
前几天在修车厂碰见个大哥,他买的个人车刚开半年就爆缸了。拆开一看,发动机里全是泥沙,明显是泡水车。去找原车主理论,人家直接拉黑了。大哥蹲在修理厂门口抽烟,说当初就图省那几千块检测费,现在修发动机的钱够再买半辆车了。
其实选个人车还是车商车,关键看你懂不懂车。要是自己会看车况,能查手续,个人车确实能捡着漏。但像咱们这种普通买家,车商那套保障还是挺管用的。毕竟买车不是小事,省几千块钱要是换来一堆麻烦,真不值当。
对了,不管在哪买,记得一定要过户。老周说正规交易必须过车管所,哪怕当天办不完,也得要个受理凭证。这跟租房子查房产证一个道理,手续不全的千万别碰。
你们买二手车时遇见过最离谱的套路是啥?我先蹲个评论区,下次专门扒一扒那些防不胜防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