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成都国际车展”)拉开大幕。本届展会以“领潮而立,向新而行”为主题,展览规模达22万平方米,覆盖12大室内展馆及多个室外区域,汇聚近120个参展品牌。
从组委会发布数据来看,展会现场共展出整车超1600辆,涵盖硬派新能源、豪华性能车、智能轿跑、家用SUV等全品类车型,首日共有61场新车发布会,揭幕首发车型70款。
作为西部市场风向标的成都车展,究竟透露出什么风向?
一
自主“豪气”了
这次车展,最大直观是自主“豪气”了,“包馆”成为了潮流。
比亚迪集团则继续霸馆9号馆,王朝、海洋、方程豹、腾势、仰望全阵容亮相,同时新增“天神之眼”系统动态演示与“兆瓦闪充”技术专区。
奇瑞集团携旗下奇瑞、星途、纵横、Icar、捷途五大品牌占据5号馆;而长安以10号馆为主秀场,携旗下长安、长安启源、阿维塔、深蓝等品牌亮相。
长城汽车也占据了一个馆的半壁江山,旗下哈弗、魏牌、坦克、欧拉、长城皮卡、灵魂品牌矩阵,占据超4000平方米核心展区;鸿蒙智行首度集齐“五界”,携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五大品牌集体亮相,以3000平方米雄踞3号馆。
自主品牌的豪气,与市场份额息息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品牌乘用车,今年7月销量160.4万辆,增长21.3%;在此基础上,1-7月累计销量1087.3万辆,增长24.4%。
这背后,自主品牌不仅在能源补能、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上实现关键突破,更以完整的产品矩阵展现出强大的全球竞争力,彻底撕掉“性价比”标签,迈向价值引领的新阶段。
二
“亮”技术牌
一直以来,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下半年车市的重要风向标,成都车展主要反映市场冷暖为主,但今年有点不一样。从前沿智能驾驶技术的实景演示,到突破性电池技术的落地应用,成都车展有点观察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迭代、市场变革与消费趋势的味道。
以上汽MG为例,发布了半固态电池车型。从发布会上公布信息,全新MG4半固态安芯版拥有530km续航,通过半固态电解质等底层材料技术的突破,极大增加电池的安全性,真正做到根源上不自燃;电池包三向、10针穿刺实验均无冒烟现象。
据悉,全新MG4将于今年12月开启交付。该车搭载的上汽清陶的半固态电池,最早在2021年就开始上车实验,历经大量测试和实验才能批量上车,走向消费者。从电极、固态电解质原材料,到电池正极和固态电解质热复合,再到电芯的生产,都有完备的量产生产线。
此外,智己汽车此次携全新一代LS6登场,标志着品牌从“纯电单一路线”扩展为“纯电+增程” 双路线,展现出中国品牌在技术选择上的灵活性与前瞻性。
三
合资“本土化”加速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深刻变革,无论是豪华外资品牌还是主流合资阵营,均已形成“技术底蕴为根基,本土创新为引擎”的发展共识,通过全球领先技术与中国市场需求的深度耦合,不断调整产品与战略,为其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站稳脚跟。
据悉,别克“至境”家族,福特烈马新能源,以及广汽丰田、一汽丰田旗下多款电动及混动产品的亮相,均传递出同一个核心逻辑:在中国市场,唯有深耕本地需求、融入本土生态,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全新XC70这款全球战略车型将沃尔沃百年安全基因与中国领先的电气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折射出品牌在面临豪华品牌阵营战线收缩、国产新势力高端品牌冲击的深度思索,以及作出的战略抉择。”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就表示,面对电动化、智能化大趋势,合资品牌已将本土化从短期应对策略升级为长期发展根基。中国市场不再是全球车型的销售终端,而是影响产品研发、技术落地与战略制定的核心策源地。这场日益深入的本土化竞赛,不仅推动中国汽车市场走向多元与成熟,更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样本”。
南方+记者 郭小戈 魏泓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