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成都车展的聚光灯聚焦于新车外观时,吉利银河M9的座舱正悄悄改写行业规则——它搭载的Flyme Auto 2 AI座舱,背后站着能读懂汽车的超级大模型,还敢直言不做传统座舱,首次开放体验就让人看清:AI座舱的竞争,早已是底层技术的较量。
想让座舱真正懂车又懂人,离不开专业大模型的加持。Flyme Auto 2依托吉利自研的星睿AI大模型体系,融合阶跃多模态大模型,还沉淀了10T token数据与40B汽车垂类数据——这些数据里藏着无数车主的用车习惯、不同路况的应对方案,让大模型能精准理解汽车场景。比如你说:车有点抖,它不会只简单回应,而是能结合车辆状态判断可能是路况问题,还会提醒前方500米路面颠簸,建议减速;你问:冬天电池续航会少多少,它能根据当地气温给出具体估算,比普通车机的模糊回答专业得多。这种懂汽车、懂场景的能力,在同级座舱里十分少见,也让AI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正落地到用车细节里。
更具突破性的是,Flyme Auto 2还扛起了告别传统座舱的大旗。借着银河M9在成都车展的亮相,吉利明确表示:未来不再开发不具备AI能力的传统智能座舱。而Flyme Auto 2就是这一战略的先行者——它不是在传统车机上加AI插件,而是从底层重构架构,以AI边缘算力为基座,通过原生AI OS串联起沉浸式交互、场景化智能体,最后靠Eva实现拟人化服务。比如传统座舱需要手动切换导航、音乐、空调,而Flyme Auto 2能根据你的出行目的主动协调这些功能,上班路会提前打开导航避开拥堵,同时播放你常听的早间新闻,这种主动服务的逻辑,正是传统座舱无法实现的。
这次银河M9在成都车展的亮相,让Flyme Auto 2的技术底气与行业野心显露无遗。未来,随着这套系统在吉利更多车型上落地,加上OTA对老用户的覆盖,无AI不座舱的时代或许会来得更快。当AI真正成为座舱的核心,而不是附加功能,我们熟悉的用车体验,也将迎来真正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