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勇:“ 二代”能否顺利接班,是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创始人
2025-08-31 14:08:04
0

今天要谈的这个话题,两个月前 宗庆后遗产争夺战爆发时,我就有冲动想写,但当时还没想得特别清楚。

一个月前,有家汽车央企准备举办核心经销商和零部件供应商“二代”培训班,中间想让我讲一天课。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在准备专业内容的同时,又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思考,现在想得差不多了,可以系统地谈一谈了。

在中国汽车行业,民营企业占比是相当大的,汽车经销商及后市场企业中,95%以上是民营企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70%以上是民营企业;整车企业中,传统造车势力长城、吉利、比亚迪、赛力斯等,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零跑、小米等,也是民营企业,现在“一代”大多数人年龄已到60岁左右(当然新势力掌门人还为时尚早),所以,这些民营企业的“二代”们能否顺利接好班,将“一代”的事业发扬光大,是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同时,我们每一个家庭也面临着同样的大事,因为在中国人传统的认知中,大家都希望一代更比一代强,不然就不会不惜一切代价去“鸡娃”了!

那么, 如何培养好下一代,使家族的事业能够传承下去,并再上一层楼呢?结合本人35年的职场经历,接下来谈一点感想,供大家参考。

一、发大愿。所谓发大愿,就是发心要大。但我这里所说的“发心大”,与大家平常说的不太一样。

在人们传统的认知中,“发心大”就是将企业规模做得更大、利润做更多、在国际国内排名更靠前,比上一代进一大步。但在我看来,这样的发心,往往会让人陷入到证明自己越来越厉害、越来越骄傲、“自我”越大越大的境地!

而我这里所说的“发心大”,是从 “无我”的角度来讲的,它是努力让 “自我”变小,具体“指标”是:企业的员工是不是越来越幸福、供应商是不是越来越满意、用户的期待是不是越来越能超越、行业和社会的认可度是不是越来越高、乃至对地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是不是越来越大。

之所以强调要有这样的“发心大”,是因为我看到,有相当多的民营企业,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高,一些“一代”老板们的“自我”越来越大,表现在容不得一点异己之见,心胸也越来越小,脾气越来越大,骂人的频率越来越高,俨然成了一个 “土皇帝”。表面上自己好像很厉害、了不起,其实内心一天到晚很紧张、很挣扎,弄得员工也紧张、也怕他。这样的企业,一旦面临大的难关,可能最后老板自己的心理都承受不住!前不久,房地产相关行业几个大企业的老总跳楼就是明证。

但哪有企业不面临这样的难关呢?我以前就反复讲过,一家企业与一个人一样,它是一个有机生命体,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最终的结果只有死亡。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让它尽量活得长一点、尽量健康一点,特别是老板自己及周围的员工能幸福快乐一点。

或许有人说,你也太理想化了吧,有这样的企业吗?当然有,像零售行业的 胖东来、房地产行业的 阿那亚⋯⋯,其结果是什么呢?在如此“卷”的今天,企业赚钱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好,如果你不了解它们掌门人的发心与经营理念,大家可以上网搜一搜。

二、入低处。我这里讲的入低处,是从社会最底层干起,这又与人们的传统认知不一样,我们家长对下一代的希望通常是工作的起点要高,为此也是殚精竭虑想尽各种办法。

在汽车行业,最底层是什么?是工厂的车间工人、经销商的销售员、汽修厂的修理工⋯⋯,也就是现在我们年轻人经常说的“牛马”。

“二代”如要顺利接班,必须躬身入局认真做一回“牛马”,而不是像阳澄湖的“洗澡蟹”到下面走个过场了事。因为管理的核心是“同理心”,只有自己老老实实地做过“牛马”,与底层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你才能真正理解别的“牛马”,从而在将来管好“牛马”。

据我所知,现在汽车行业的“一代”,无论整车企业、经销商,还是零部件供应商,都有过最底层的工作经历,做过“牛马”,“吃了苦中苦,终成人上人”,像长城汽车董事长 魏建军,就是从保定一家乡政府托管的作坊式的小改装厂干起来的;庞大集团前董事长 庞庆华,我亲眼见过他当初在北京北方汽车交易市场交易厅2 x3米柜台前卖过车;如今大名鼎鼎的小米 雷军也是站过柜台推销过产品的⋯⋯,没有这些长久的底层工作经历,很难想像他们后来能管理一个大企业。

从我本人的经历看,亦是如此。从1994年起进入汽车行业开始至今已三十一年,汽车媒体前后干了十一年、汽车企业干了十年、汽车教育培训干了近十年。干汽车媒体时,完全是从一名普通记者做起的,记得当初刚入新华社时,先骑着一辆自行车或坐公交,每天跑一个单位,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将北京所有汽车行业的主管部门、跨国车企驻华办事处、汽车生产企业、交易市场和主要经销商跑了一遍,与其负责人建立起了联系,能背诵近百人的电话号码,有了这样的基础,写的文章自然就有独特的视角与观点,很快在同行中就有了点小名气。

到奇瑞汽车分管销售、到国机汽车分管经营时,由于没有底层工作的经历,碰到过一些管理上的难题,今天看来,与此是有关系的。好在我在当记者时,与汽车交易市场、经销商、主机厂走得比较近,帮助他们策划过许多事情,对他们的心理非常了解,加上1996年就买了一辆捷达,自己有七年作为一个用户亲自体验买车、用车、修车的经历,所以,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总结出了一些管理模式,取得一些成效,据说有的理念至今仍在被人采用。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想自己当初尽管已当上高管,还是应该尽量在节假日抽空去一线当销售顾问卖车,而不是像现在一些汽车企业销售公司总经理作秀去交个车。

在此,我郑重向所有汽车企业销售公司建议: 所有新招聘的新员工,有必要下放到一线经销商处至少卖三个月车或修三个月车。可以毫不客气地讲,现在汽车厂家出的一些销售管理政策之所以不管用,市场推广花钱没什么效果,根本原因是这些人没有真正在一线干过。

三、做小事。这又与人们传统的认知相反,我们上一代都希望下一代尽快能干大事、成大器。

从我个人有限的认知看,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大事、复杂的事,都是些小事、简单的事。

年少时,我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觉得不少地方很神秘,等上了 北大,觉得周边的人也很普通,直到现在,我平常用的最多的东西还是上高中时自己总结的一些方法,北大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开阔了眼界,敢于向一切发问,并知道如何寻找答案;毕业后出了北大进入 北京市机关大院上班,看到市委、市政府、市人大那些人与自己一样,做的也是一些简单的工作,调研、写简报、写讲话稿等等,最大的收获是要有大局观;后来到 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系统工作,发现即使是这样文字水平要求较高的单位,每天的工作也是按着标准重复运作,也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关键是要花力气多到一线现场去问去看,说到底大多还是一些体力活,收获是学会了站在宏观看微观、站在微观看宏观;再后来到了 奇瑞汽车和国机汽车,公司大了,人更多了,但分工更细一些,每个人都是其中一环,久而久之,也是一个熟练工种,收获是要特别关注用户的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办法是尽量多去一线,与用户多聊多问,这不,它也是一个简单的体力活。

或许不少人不认可我的看法,认为我的经历有片面性,当然有这种可能,这个世界上肯定有需要天天用微积分、线性代数的工作,也有像解“哥德巴赫猜想”方程那样的工作,但那毕竟是极少数。

如果非得说有大事?那我只能说, 小事反复做就是大事。我在中德诺浩工作时,主要是将德国汽车职业教育引进到中国职业院校本土化,前后与国内超过一千所中高职院校有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当时,我专门向德国人请教过德国职业教育的精髓是什么?他们回答说,就是将整个工作、也就是要干的活分解成若干个任务,然后一个一个任务让学生按项目单要求反复练习,与此同时分阶段教给学生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不是像中国职业教育一上来就给学生灌输一大堆理论知识,而动手的实操干得少。他们强调,智慧是在反复实操练习中产生的。

说到 “智慧在反复练习中产生”,这里还补充说一件大事,就是佛教说的“了生死”,让人超越生死、进入到“不生不灭”的境界,这件事大吧?应该比做大官、挣大钱要大得多。

那怎么做呢?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将简单的事反复做,先磕十万个大头、将一个佛号或若干咒语念一百万遍、打坐一千小时以上,没有这个基础起步,还谈论佛法,基本上谈的就是个概念。

所以,不论是“二代”接班或培养下一代,一定要培养他们反复干小事,实在找不到,就每天在家里买菜、做饭、洗碗、拖地、搞卫生,干保姆干的事。在我来,这些事与搞研发、管企业、写文章等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差别,都可以磨练心性。

四、连一线。这里所说的“连一线”,就是“二代”们顺利接班、位居高位后,也要经常回到一线去,干一干最底层的活,做一做最简单的事。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是时刻变化的。用户的需求在变、一线员工的工作内容与心理也在变,与你当初在一线工作时相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有不少人升官后就不去一线了,偶尔去,也是一大堆人陪着、前呼后拥着。请注意,当了领导后,我们经常会有一个惯性思维,这些岗位我曾经干过,以此来推断、决策,用过去形成的惯性思维来判断当今已变化的事物,结果是出错在所难免。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总是做不出“爆品”,究其原因,说到底,就是我们不能准确地知道当下的用户真正需要什么,我们获取的大多是“间接信息”,而非“直接信息”,解决的办法只有三个字: 下一线。

在这方面我的感受是比教深的,近两年,我一直自驾去了国内许多地方,自己花钱吃、住、玩,所以对当下中国的经济、中国的许多行业、当然也包括汽车巿场的现状,有直观深切的感受,所以才能经常写出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自驾走入大自然,我另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 “破圈”。原先在汽车行业呆得太久了,有许多习惯性的思维,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破了行业的“圈”,破了地域的“圈”,同时也破了人生的“圈”。

“破圈”后的感受是什么呢?可以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时时刻刻能与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滴水、每一个波浪、每一缕阳光⋯⋯,同频共振,从而能体验到当下的幸福与快乐,所以“破圈”后带来的能量是无与伦比的。

汽车行业难道不是这样吗?传统车企正因为“破圈”,与原在汽车圈外搞电池的宁德时代等企业、与华为这样的ICT企业等融合,互联网企业,蔚来、小鹏、理想、小米等“破圈”,与传统汽车制造业融合,才有了中国自主品牌的今天!

所以,我希望“二代”们除上面四点之外,更应大胆“破圈”,只有“破圈”,才能为公司发展注入更强的动力,将“一代”传承下来的事业发扬光大,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着汽车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2025年度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晨茵 9月5日,潮新闻记者从未来科学大奖组委会获悉,2025年度亚洲青年科学家...
女子为投资寄出两块黄金,为何遭... 一个宁静的午后 昆明市公安局 西山分局反诈中心的预警系统 突然急促响起 系统显示辖区居民张女士 正面...
人数创新高!南科大迎来26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吴吉 通讯员 任奕霏 9月5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
河南1人获培国家艺术基金“青年...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魏 7至9月,为期近两个月的2025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指挥人才培训项目在北京开...
调整就是机会!机构大动作调仓,... 本周股指集体调整,沪深两市股票型ETF和跨境型ETF合计净流入约128亿元。 从行业主题上看,证券、...
原创 普... 时间一晃到了2025年9月,法国巴黎那边突然冒出来个新消息。你猜怎么着?马克龙直接站在媒体镜头前,宣...
易会满被查!执掌证监会5年,沪... 从证监会主席任上离去1年7个月后,易会满最终未能“平稳落地”。 9月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消息,...
外媒:苹果正在制作好莱坞不愿制...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环球网资讯)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9月6日消息,据9to5m...
ArkStream Capit...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吴说) 吴说获悉,ArkStream Capital 发推表示,作为长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