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驱动与产品迭代双轮驱动,新势力格局生变
2025年9月1日,小鹏汽车公布最新交付数据:8月共交付智能电动汽车37,709辆,同比增长169%,环比增长3%,创下单月交付历史新高。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企业自身纪录,更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激荡起新的涟漪。结合其2025年前八个月累计交付271,615辆、同比增长252%的强劲表现,小鹏汽车正以“智能驾驶+产品矩阵+技术降本”三重引擎,加速驶入规模化盈利与全球化布局的新阶段。
交付量暴涨背后:智能驾驶成核心增长极
小鹏汽车的交付量跃升,与其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持续突破密不可分。数据显示,8月其智能导航辅助驾驶系统XNGP的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85%,这意味着超八成用户在日常通勤中高频使用高阶智驾功能。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小鹏“全栈自研+场景落地”战略的成功,更反映出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任度显著提升。
技术路线差异化优势凸显:小鹏坚持“重感知、轻地图”路线,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感知,结合自研的XBrain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城市道路点到点的智能辅助驾驶。相较于依赖高精地图的竞品,小鹏的方案在地图更新滞后或覆盖不足的区域仍能保持功能稳定性,这一特性在二三线城市用户中广受好评。
用户口碑与市场扩张形成正向循环:高渗透率背后是用户对XNGP功能的深度依赖。例如,在广州、上海等已开放全量XNGP的城市,用户日均智驾里程占比超过40%,部分车主甚至表示“离开XNGP后驾驶疲劳感显著增加”。这种“用过难回”的体验,正推动小鹏从技术领先者向市场主导者转型。
产品矩阵迭代:从爆款单品到全价位覆盖
交付量增长的另一关键,在于小鹏对产品节奏的精准把控。2025年8月,全新小鹏P7车型正式开启交付,这款基于全域800V高压SiC平台打造的轿跑,凭借5C超充电池、2250TOPS算力图灵AI芯片等配置,上市首周订单即突破2万辆。更值得关注的是,P7的定价策略直指20万-30万元主流市场,与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形成正面竞争,却凭借更强的智驾能力与充电效率实现差异化突围。
高端市场巩固技术标杆地位:在30万元以上市场,小鹏G9通过持续OTA升级保持竞争力。2025款G9搭载的XNGP 3.0系统新增“自动泊车+记忆泊车”融合功能,解决狭窄车位停车难题,二季度销量环比增长57%,稳居中大型纯电SUV销量前三。
下沉市场开辟新增长极:面向15万-20万元区间的MONA品牌,成为小鹏扩大用户基盘的重要抓手。首款车型MONA M03 Max版本搭载图灵AI智驾系统,售价却下探至18万元区间,上市三个月累计交付超4万辆,其中80%用户为首次购车群体。这一数据表明,小鹏正通过技术下放打破“高端智驾=高价”的认知壁垒,抢占大众市场心智。
全球化布局初见成效:在欧洲市场,小鹏P7i凭借L3级智驾能力获得德国TÜV认证,挪威、瑞典等国订单量同比增长300%。尽管海外交付占比仍不足10%,但其“技术输出”模式已为未来增长埋下伏笔。
技术降本与生态协同:从“烧钱”到“造血”的跨越
交付量激增的背后,是小鹏对成本控制的极致追求。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毛利率达17.3%,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这一转变源于三大战略调整:
1. 智驾硬件成本大幅下降
通过与供应商深度合作,小鹏将激光雷达成本降低至行业均值的60%,图灵AI芯片采用7nm制程工艺,单芯片成本较上一代下降45%。成本优化直接反映在产品定价上:MONA M03的智驾版与基础版价差仅2万元,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推动高阶功能渗透率提升至82%。
2. 扶摇架构提升研发效率
全新SEPA 2.0扶摇架构实现电子电气架构、动力系统、智能驾驶的模块化集成,新车型开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研发费用占比从2024年的25%降至19%。例如,小鹏G7从立项到量产仅用14个月,却集成了800V快充、XNGP等核心技术,上市后连续四周蝉联同级销量冠军。
3. 大众合作分摊研发成本
2025年,大众汽车基于小鹏G9平台开发的首款车型“ID. X”在欧洲上市,小鹏由此获得数亿欧元技术授权收入。这种“技术换市场”的模式,不仅验证了其全栈自研能力的行业价值,更为未来规模化盈利提供新路径。
挑战与隐忧:规模与盈利的平衡术
尽管数据亮眼,小鹏仍需直面三大挑战:
1. 高端市场突破乏力
G9作为旗舰车型,月销量始终未能突破5000辆,与理想L9、问界M9存在差距。用户调研显示,30万元以上买家更看重品牌溢价与服务体验,而这正是小鹏的短板。
2. MONA品牌盈利压力
MONA M03虽实现热销,但其18万元的定价与成本线接近,叠加渠道扩张带来的营销费用,该车型单台亏损仍超1万元。如何通过供应链优化与规模效应实现盈亏平衡,将是2026年的关键战役。
3. 华为系竞争加剧
华为ADS 3.0系统在2025年实现城市NOA全国覆盖,问界M7、智界S7等车型凭借“鸿蒙座舱+华为智驾”的组合拳,在小鹏核心市场发起猛烈冲击。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小鹏在20万-30万元市场的份额环比下降5个百分点,华为系成为最大夺食者。
未来展望:智能化下半场的决胜关键
站在2025年的节点,小鹏的成长轨迹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深层变革:从政策驱动到技术驱动,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其8月交付量的爆发,既是对“智能驾驶为核心”战略的阶段性验证,也为行业提供了三重启示:
2025年的小鹏,正站在智能化浪潮的潮头。若能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实现高端市场突破与大众品牌盈利,这家以“探索未来出行”为使命的车企,或将重新定义全球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