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迎来了一场特殊的“跨界对话”,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带着他的《张朝阳的物理课》走进这座智能制造基地,与问界联手揭开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的科学面纱,这场深度探索不仅让抽象的物理原理落地为可触摸的安全技术,更展现了问界在电池安全领域以科学筑牢防线的硬核实力。
物理课上深入浅出,讲解热失控的科学应对
课堂上,张朝阳围绕《新能源电池安全必修课:问界热失控防护与智能安全》的主题,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切入,将电池比作“可控的能量转化装置”:正负极通过隔膜分离,锂离子在电解液中迁移产生电流。但一旦隔膜受损,短路引发的剧烈化学反应会释放大量热量,触发热失控。他用阿伦尼乌斯公式解释:“温度升高会加速反应,形成‘热量累积-温度飙升’的正反馈,这就是热失控的物理本质。”
结合傅里叶热传导方程,张朝阳进一步拆解防护逻辑:“热传导系数越小,热量扩散越慢。问界用的航空级气凝胶,热传导系数低至0.03 W/m·K,正是利用这个原理延缓电芯热失控蔓延。”
问界的电池安全技术在热失控的全周期中,构建起一套科学原理与工程实践深度交融的防护体系。在潜伏期,问界的智能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电压、电流、温度,像“前哨”一样捕捉异常信号;出现异常的加速期,电池系统的十五重防护技术会迅速启动,通过结构强化与热隔离控制风险扩散;极端情况下的失控期,问界多层防护与云端监控协同,智能热管理系统快速疏导热量,将危害降到最低。
而安全防护的关键,始终在于源头把控。除了电芯与电池包层面的多重安全设计,问界搭载的宁德时代电池采用极限制造标准,单体安全缺陷率达到PPB级别(即十亿分之一),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3个数量级,从生产源头为电池安全筑牢根基。
超级工厂夯实安全根基,制造精度里的物理逻辑
课堂之外,张朝阳参观了赛力斯超级工厂,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介绍:“问界目前已累计交付突破75万辆,其中问界M9车型上市至今累计交付突破22万辆。”问界M9的“玄武车身”更吸引了张朝阳,这款车身采用9800吨压机打造的一体化压铸技术,将原本222个零部件整合为10个核心压铸件,配合2000MPa潜艇级热成型钢与超高强度铝合金,构建出从A柱到C柱的笼式防护结构,配合11腔体门槛梁设计,为电池和乘员筑起720°安全堡垒。
在宁德时代“厂中厂”车间,电池生产的精密程度更让张朝阳印象深刻。电芯运抵后,需经过激光焊接、AI视觉检测等20余道自动化工序,每一步的精度控制在0.1毫米以内。这种整车制造与电池生产无缝衔接的模式,得到张朝阳的认同,赛力斯汽车总裁何利扬表示:“问界全系搭载宁德时代电池,‘厂中厂’模式实现了从电芯到Pack的全程追溯,把质量管控做到了极致。”
聚焦安全跨界对话,五位一体防护的实践落地
互动环节,赛力斯汽车副总裁龚建勇在与张朝阳的交流中用“五层防护网”比喻问界的安全体系,从电芯到电池包,再到动力系统、整车,最后到云端,每一层都对应着具体的物理防护逻辑。比如电芯隔膜的陶瓷涂层增强抗刺穿能力,电池包的高强度铝型材框架吸收碰撞能量,车身底部的低位横梁抵御尖锐物冲击。
再硬核的技术也需要在检验中落地,中汽中心(C-NCAP)的碰撞测试中,问界M9测试收获“超五星+”成绩,这一测试涵盖了乘员保护、行人保护和主动安全三大板块,而问界M9在这三个方面均展现出了顶尖的水准。龚建勇透露,问界M9将正面碰撞速度从行业标准的56公里提升至80公里,碰撞能量达到标准值的2.56倍,用极端测试验证真实安全。事实上问界M9不仅是史上首个“超五星+”认证车型,更在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评测中斩获“超4G”评级,成为参评车型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产品。
问界M9 17个月稳居50万以上销量冠军,一举打破BBA等传统豪华品牌的长期垄断。亮眼成绩背后,离不开问界用“五位一体防护+15重技术”等硬核科技的安全守护。问界M9用市场成绩证明,真正的高端体验,从不在于配置的堆砌,而在于让安全成为一种无需多虑的确定性:它藏于车身结构的每一处强化设计,隐于电池防护的每一层技术细节,虽不张扬却时刻守护生命,虽难直观感知却构筑起最坚实的信任。当科学原理与工业智慧双向奔赴,安全便超越了“底线要求”,成为定义豪华的核心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