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先行:研发速度的差距最让人沮丧。为何日本丰田能遥遥领先,我们却只能在后方追赶?国际市场不会等人,新技术一旦出现,便可能直接改写整个行业格局。固态电池如今虽还贵,但它的到来已成现实,难道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
这场技术对位,丰田的步伐实在太快。瞧见他们的新技术即将落地,想到国内每次大会都高喊创新与优化,却往往慢半拍,难以落地成效。若如此,近些年国内品牌只能拼价格、拼热度,难以在真正的技术动作上占据主动。
近些年,中国新能源车可说风头正盛,然而丰田突然宣布全固态电池并获日本政府许可,意味着这一阶段的竞争即将收官。有人说要到2026年才大规模量产,我却觉得年底就有机会启动量产。
就性能而言,全固态电池比常用锂电薄约三分之一,重量也显著下降。更妙的是,充电十分钟就能让车行驶约一千二百公里。这个细节有点吓人吗?至于使用寿命,应该不会低于锂电的水平。
这场卡位战的焦点,丰田的打法显然来势汹汹。想到他们的新技术即将落地,回想国内每次大会讨论的创新与优化,却仍难以看到扎实落地的真正动作。若继续以价格战取胜,究竟能换来什么样的长期技术优势?
更重要的是,丰田这波打法像向消费者投掷了一枚重磅炸弹。市场竞争越激烈,最终买单的人是否会舍弃便宜?但再三想想,新技术一推出,前几批往往并非划算。国内品牌何时能真的拿出点像样的东西来争口气?
我不得不说,在全固态电池的难题上,规格要求高、不能搞虚假。既然官方已批准生产,已证明丰田确实找到了可行路径,这一步走得相当扎实。大家也担心,等到大规模生产后,国内品牌是否会被“封禁”?毕竟,对于这类技术升级,外部安全审核也在不断加强,甚至有人戏称这像是“第三次对决”般激动。
总之,最令人担忧的是研发速度。为何日本的丰田能够一骑绝尘,我们却只能在后面追赶?若你只盯着价格,便把根本的大事抛在脑后,国际市场不会等人。新技术一旦面世,整个布局很可能立即被重塑。尽管现在固态电池尚不便宜,但它已经来到,人们不能就此坐以待毙。
中国新能源能否承受这场新风暴,短期内也许没有人敢拍胸脯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