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平时开车的时候,手和眼睛都得忙着操控车辆、观察路况,这时候要是能有个好用的智能语音助手,那可太方便了,动动嘴皮子就能搞定好多事儿。但这些语音助手到底好不好用,识别准确率到底咋样呢?咱今天就来实测一番。
我先测了测朋友那辆新出的新能源车的语音助手。我坐在驾驶座上,系好安全带,清了清嗓子,试着喊了句:“打开导航,去最近的商场。” 嘿,你别说,这语音助手反应还挺快,“唰” 的一下就开始规划路线了,那准确率,感觉能有个百分之八九十。我心里想着,现在的语音助手这么厉害了?但接下来可就有点小插曲了。我又说:“把空调温度调到 22 度。” 这次它居然没反应,我又重复了一遍,还是没啥动静。我琢磨着,可能是我发音不太标准?又大声清晰地说了一遍,好家伙,它终于识别出来了,开始调节温度。这一来一回,我对它的准确率又有点怀疑了,这要是在开车过程中,得耽误不少事儿呢。
接着,我又去测了另一款比较热门的合资品牌车型的语音助手。我先试了个简单的指令:“播放周杰伦的歌。” 它倒是迅速识别了,很快音乐就响起来了,前奏一出来,我就知道是《青花瓷》,看来准确率不错。但当我想换一首的时候,我说:“下一首。” 它却给我暂停了音乐。我有点纳闷,又说了一遍 “下一首”,它还是没反应,过了好几秒,才终于切换到了下一首歌。这识别速度和准确率,感觉不太稳定啊。
后来我还测了几款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车,发现这语音助手的识别准确率真是参差不齐。有些高端车型的语音助手,在安静的环境下,简单指令的识别准确率能达到 95% 以上,像打开车窗、调整座椅加热这类指令,基本都能准确执行。可一旦环境有点嘈杂,比如旁边有车辆按喇叭,或者车里有人在聊天,准确率就大幅下降了,有时候连一半都达不到。而一些中低端车型的语音助手,就算在安静环境下,复杂点的指令也经常识别错误。比如说,我想找一家附近评分高的火锅店,它要么给我推荐一些莫名其妙的地方,要么就完全听不懂我的意思。
不过,也有一些表现还不错的语音助手。像某国产品牌新推出的一款车,它的语音助手不仅能准确识别普通话,对方言也有一定的识别能力。我用带着点家乡口音的话说:“导航到火车站。” 它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就准确地规划出了去火车站的路线。而且,它还能理解一些模糊指令,我跟它说:“我有点热。” 它就自动把空调温度调低了一些,这一点真的挺贴心的。
经过这一番实测,我发现汽车智能语音助手的识别准确率受很多因素影响,环境噪音、指令复杂程度、方言口音等等。虽然现在有些语音助手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整体来说,离我们理想中的那种精准、高效的交互还有一定差距。希望汽车厂商们能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让语音助手真正成为我们开车时的得力小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