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讲, 蔚来开始做上一次危机后就该做的事。
文丨赵宇
编辑丨龚方毅
在今晚举行的蔚来 2025 年二季度业绩会上,有分析师少见地以 “祝贺” 开场。除了预期中的增收、减亏,或许还因为它终于开始理性经营。
今年 4-6 月,蔚来新车交付量大幅反弹至 7.2 万台,推动汽车销售收入环比大增 62.4% 至 161.4 亿元。销量的回暖直接带来了财务改善,净亏损环比收窄 26.0% 至 49.9 亿元。管理层乐观预期三季度至多交付 9.1 万辆新车,根据 7、8 月交付数据倒推,蔚来 9 月将挑战 3.5 万辆以上的交付。
蔚来管理层的信心主要来自两款核心新品,全新蔚来 ES8 和 乐道 L90。董事长兼 CEO 李斌说,公司产能必须优先保障这两款车型,甚至将原定的 L60 产能转移至 L90。规划显示,L90 在 10 月将达到月产 1.5 万辆,ES8 在 12 月也将提升至 1.5 万辆。蔚来四季度目标是实现月均交付 5 万辆。
在产能紧张背景下,蔚来将四季度三大品牌的合计产能目标设为 5.6 万辆:蔚来品牌 2.5 万辆、 乐道2.5 万辆、萤火虫 6000 辆。原定今年投放的 L80 交付则被推迟,在有限的资源(包括产能、供应链和营销精力)下,蔚来在产品线的广度和核心产品的深度上优先选择后者。
管理层预计明年会是产品大年,已经预告了六座 SUV ES9、大五座 SUV ES7 以及乐道 L80 会在明年交付。
上周,李斌在公司内部讲话中重申要实现今年四季度盈利的承诺。今晚的业绩会上,CFO 曲玉重申实现四季度盈利的关键路径:随着高毛利的乐道 L90 和全新 ES8 在四季度实现完整交付,公司整车毛利率目标将设定在 16%-17% 之间,以此达成 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的季度盈亏平衡。
为此,蔚来自二季度起推行 “基本经营单元” 机制,要求各业务单元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并计划从三季度起把单季 Non-Gaap 研发费用控制在 20 亿元左右,明年资本开支也维持在与今年相当的水平。基建方面,蔚来将更多依托社会资源和合作伙伴推进换电站建设,以减轻现金流压力。
近期蔚来标配 100 度电池包的策略,同样受到分析师关注。这个策略在增长整车续航的同时,巧妙地通过电池租用方案,将 ET5、ET5T、ES6、EC6 等蔚来品牌主销车型的购买门槛大幅拉低至 19 万至 23 万元,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曲玉解释称,由于蔚来同步取消了旧有的 3.8 万元上市促销政策,这几款车型的实际成交价和毛利率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这与早年的蔚来形成了鲜明对比。
曾几何时,李斌强调产品定义、换电体系与品牌溢价,几乎不顾财务约束;引以为傲的用户企业文化在塑造品牌忠诚度上功不可没,也导致成本失控和效率低下。如今,公司管理层在反复提及现金流和毛利率时,表现得更像一家传统车企。
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则并不复杂:任何经营活动应该有合理的收益。企业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一门妥协的艺术:作为一个团队,适度的勇敢是必要的,但盲目的冒进在当前环境下则是致命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蔚来只是开始做它在上一次危机后就该做的事。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