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关于续航的戏码还在继续上演,只不过换了一种更直观的“看起来强大”的方式:混动车的油箱容量,实测竟然远超厂家标注,差距之大让人瞠目结舌。大多数车型的实际加油量超出官方标注,个别车型的偏差率一度突破三成,还有两家车企的偏差率也超过了二成。举几个例子就更清楚了:深蓝S05官方标注油箱为44升,实际测量竟达到60.43升,偏差34.29%;银河星耀8官方标注油箱55升,实际测量为70.09升,偏差27.44%;枭龙MAX官方标注油箱55升,实际测量69升,偏差25.45%。在这次测试的车型中,油箱普遍放大,但也并非全都如此,比如零跑C10和岚图梦想家,油箱容量就出现了缩小的迹象;不过总体上,这些偏差仍然让人感叹“数据的美化”确实在发生。
回望来时的路,这种现象并非空穴来风。以往,纯电车型为了掩盖续航折扣率高的问题,某些厂商悄悄给电池“加码”——通过把容量往上塞几度电,在官方续航测试里大肆抬高技术优势,实则用粗暴的“扩容”来遮掩技术短板。这种“技术不行、容量来凑”的做法,本质无非是对消费者的一种糊弄,也是对行业诚信的一次侵蚀。
如今,续航的“虚标”又翻出新花样。混动车的油箱容量被放大,像是在续航这场戏里投下一颗更易被记住的炸弹:数据看起来更“豪华”,实际体验却难以对等。无论是纯电车型偷偷增电,还是混动车“注水”油箱,核心都是对续航数据的一种美化,属于货不对板的严重表现,直接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续航能力始终是购买新能源汽车时的重要考量之一;而厂商的这种“数字游戏”,无疑削弱了信息的透明度,长此以往,势必损害行业的健康发展,并让人对数据背后的真实情况产生质疑。希望相关车企能够正视问题,以真实的技术与数据赢得信任,而不是在续航数字上打歪主意。
事实上,当厂商暗地里提高了电池容量,还是有不少用户持有不同意见的声音,认为容量的提升只是对“虚标”的一种反向补偿,对用户并无直接伤害,甚至还可能给车企点赞。现在的逻辑似乎又回到同一个起点——厂商只是把油箱容量往上拉,理论上你一次就能加多点油,似乎并未损害到消费利益,用户也还在伸手为车企打call。
那么,大家更支持哪种观点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