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无人叉车进入加速渗透期,厂商积极布局智能物流
报告共计:34页
无人叉车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总结
无人叉车是叉车技术与无人驾驶技术融合的智能工业车辆机器人,通过加载导航定位、地图算法及避障安全技术实现无人化作业,主要分为平衡重式、前移式等多类,能高效衔接生产环节物料流转,构建柔性厂内物流运输体系,在高位立体仓库存取、厂区装卸等场景发挥重要作用,可应对物流吞吐量大、人力成本高、安全风险等问题。
其核心零部件包括车体、驱动装置等,定位及导航装置(成本占比25%)与车载控制系统(16%)是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核心技术集中在导航定位、控制与调度:导航定位方面,激光SLAM与视觉导航等自然导航技术崛起,无需改造场地,部署效率高;车载控制系统作为“大脑中枢”,决定作业效率与安全性,正向集成化、自主决策方向发展;调度系统可实现大规模集群的集中监管与协同控制,提升物流柔性化水平。
相比人形机器人,无人叉车运动控制成熟、环境可控、决策规则清晰、感知范围明确,更易落地,且具身智能技术在该领域优势凸显,能助力其实现灵活高效作业、低成本连续运行及强环境适应性,已有仙工智能、镭神智能等企业推出相关产品并落地项目。
从市场表现看,无人叉车进入加速渗透期。2024年国内销量约2.45万台,但渗透率仅1.91%,预计2027年渗透率将升至5%,销量达7.41万台,市场规模突破133亿元。经济性上,单台无人叉车初始投入20万元,可替代2-3名司机,每年节省15-30万元人力成本,1-2年内可实现投资回报,且随规模效应,单台成本持续下降。
目前,多领域厂商积极布局无人叉车领域,包括专业研发企业、AGV/AMR解决方案提供商、传统叉车巨头等,且无人叉车毛利率高于传统叉车。国内外领先企业如丰田、林德、海康机器人、杭叉智能等纷纷推出相关产品,国内产品在定位精度、负载等参数上与国外差距不大,且核心组件国产化后成本更具优势。
国内头部叉车企业也在积极推进智能化转型,安徽合力、杭叉集团、中力股份等通过自主研发、合作或并购等方式,丰富智能叉车产品矩阵,拓展智能物流业务,其智能物流板块营收增长显著,项目覆盖多个行业,推动仓储物流智能化升级。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