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陪朋友去看车,销售唾沫横飞说他们家新车全铝车身多轻多省油,朋友当场就问 “那撞了会不会像易拉罐似的?” 销售脸都绿了。说实话,现在车企都在吹轻量化,一会儿说钢好一会儿说铝棒,咱普通消费者哪懂这些?我特地查了些资料,还去修理厂跟师傅聊了半天,发现这里面门道真不少,今天就跟大伙唠唠实的。
先说那全铝车身,之前总觉得铝比钢软,直到看见问界 M9 的测试数据 —— 你敢信?它那车门里塞了 8 根 2000MPa 的热成型钢防撞梁,A 柱更是叠了两层高强度钢,C-NCAP 碰撞测试里 A 柱连弯都没弯。修理厂王师傅跟我说,现在的铝合金早不是咱印象里的饮料罐材质了,像 6082 那种型号,抗撞性比普通钢还强,而且铝不容易生锈,开个十年八年车身强度也不会掉太多。不过他话锋一转,说上次修过一辆铝车身的车,就蹭了个小坑,4S 店直接要换整个车门,光材料费就小两万,钢车身补补漆几百块搞定。
再说说轻量化这事儿,别光听车企说减重多少公斤,得看减在哪了。问界 M9 用了个叫一体化压铸的工艺,把两百多个零件拼成一个大部件,焊点少了一千多个,车身反而更结实了,还轻了不少。我试驾的时候明显感觉加速比同级别钢车身的车轻快,油耗也低了半个油。但有次跟做汽车研发的朋友吃饭,他说有些车企为了减重,把底盘装甲都省了,用薄钢板代替,看着轻了,跑烂路特别容易变形。所以啊,选车时别光看参数表,最好趴车底看看底盘是不是够厚实。
之前总有人说 “车重才安全”,这话现在可不对了。我查过数据,有些轻量化做得好的车,碰撞成绩比老款重车还好。就像问界 M9,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占了八成多,车身刚性比很多纯钢车还强。不过这里有个误区,不是用的好材料多就一定安全,结构设计更重要。比如它那 “八横五纵” 的框架,就像给车加了个笼子,撞的时候能把力分散开。我邻居开的老款车,车重快两吨,去年追尾人家,自己车头稀烂,反观人家轻量化设计的车,就后保险杠有点变形。
选车的时候怎么判断呢?别听销售瞎忽悠,先看 C-NCAP 成绩,重点看 A 柱和乘员舱有没有变形。然后问问维修成本,铝车身的车保费通常比钢车身贵不少,要是预算有限,选钢铝混合的其实更划算。我朋友最后选了辆钢铝混合的车,底盘用的钢,车顶和车门用的铝,既兼顾了安全又省了油,开了半年说挺省心的。
对了,还有个事儿得提醒大伙,有些车企会玩文字游戏,说 “全铝车身”,其实只是覆盖件用铝,骨架还是钢的,这点一定要问清楚。上次去看某款 SUV,销售一直说全铝车身,后来我查配置表才发现,车架用的还是普通钢材。
现在想想,买车真不是件容易事儿,既要考虑省油又得保证安全。其实不管是钢还是铝,只要设计合理,都能做到安全又轻量化。你们选车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惑?比如销售说的天花乱坠,自己却一头雾水?评论区聊聊你们的经历,咱一起避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