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传统燃油车可利用汽油发动机运转产生的余热为座舱供暖或给电池加热,但新能源车没有发动机,热量来源缺失,因此需要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加热器主动制热采暖。
PTC加热器是新能源车弥补“无发动机余热”的关键部件,通过“自限温电热转换”来为电池和座舱提供热量,是现阶段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制热方案之一。
PTC加热器类型可分为空气加热式(风暖型)和液体加热式(水暖型),其核心原理为:
当电流通过PTC元件时,电阻因焦耳效应发热,热量通过空气或冷却液介质传递至电池组(低温时保温以提升充放电效率)或乘员舱(供暖);
而随着温度升高,PTC元件电阻还会呈非线性急剧增大,自动限制电流输出以避免局部过热,实现“自限温”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PTC加热器通常工作在高压直流回路(如400/800V动力电池直流电压)中,而控制单元(如MCU、传感器)属于低压电路(12V/24V车载低压系统),因此必须对其采取有效电气隔离措施以防止高压窜入低压系统损坏敏感元件,并保护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满足严苛的电气安全设计规范。
新能源汽车PTC加热器的工作原理为车主或系统通过CAN/LIN总线发出制热命令后,MCU/DSP开始驱动IGBT或其他功率管,从而控制PTC加热器导通高压电进行加热;
通常,PTC加热器中会集成多个PTC电阻,系统可通过控制不同数量电阻的通断实现多挡位的功率输出,灵活匹配座舱供暖或电池加热的不同需求。
如上图所示,在新能源汽车PTC加热器的电气隔离方案中,PTC加热器(HTR)由汽车高压电池平台(HV)供电,MCU/DSP由5V直流电供电,两者间主要通过隔离驱动芯片与隔离采样芯片实现低压控制与高压加热的安全协同。
其中,隔离驱动芯片负责在实现电气隔离的前提下,放大并提升来自MCU/DSP低压控制信号的驱动能力,以高效驱动高压侧PTC加热器功率回路的导通/关断;
隔离采样芯片负责在实现电气隔离的前提下,精准采集高压侧PTC加热器的相电流/母线电流信号,为MCU/DSP对PTC加热器的精准控制(如功率调节、故障保护等)提供逻辑依据。
而数字隔离/隔离接口芯片则负责在实现电气隔离的前提下,完成LIN/CAN等车载总线与MCU/DSP的信号交互,使MCU/DSP可通过这些通信接口与整车其他系统安全协同,精准、高效地调控PTC加热器的运行。
作为新能源汽车PTC的安全之“芯”,数字隔离器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实现高低压电路的电气隔离,更在于通过稳定可靠的信号传输、精准高效的参数采样与抗干扰能力,为PTC加热器的安全运行筑起多重防护屏障。
然而,要充分发挥数字隔离器的这些核心价值,就需要其具备足够高的隔离电压以抵御高压窜扰风险,以及强大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与长期可靠性来适应复杂的车载环境。
例如,华普微自主研发的CMT812X(2通道)、CMT804X(4通道)与CMT826X(6通道)系列标准数字隔离器不仅支持高达5 kVRms隔离电压、8kV浪涌能力以及40年以上的预期使用寿命,还可显著增强器件电磁兼容性(EMC),可有效满足系统级ESD、EFT、浪涌和辐射方面的合规要求。
CMT8602X系列增强型隔离式双通道栅极驱动器不仅具有4A峰值拉电流和6A峰值灌电流,还可驱动高达5MHz的功率MOSFET,IGBT和SiC MOSFET,具有一流的传播延迟和脉宽失真度。
CMT130X系列隔离采样芯片不仅能有效阻断高压电流及电磁噪声传导至低压电路中,还能为MCU提供高精度的采样电流、电压及温度等实时信号以支撑实现PTC加热器的高效、可靠运行。
CMT104X系列高可靠性隔离式CAN收发器不仅能提供±70V 直流母线故障保护功能和±30V共模电压范围,还支持高达5Mbps的数据速率(CAN FD 模式),可实现更为快速的数据传输。
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向高压化、智能化及轻量化方向加速演进,PTC加热器将面临更高功率密度、更快响应速度及更严苛安全标准的挑战,而数字隔离器则将在保持高隔离性能的基础上,持续向高集成化、低功耗及智能化方向升级,以持续满足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安全需求,助力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