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五金件加工区别于普通五金加工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对“清洁度”的极致要求—即使是微小的金属碎屑、油污或粉尘,若附着在产品表面,可能引发患者感染,因此需构建全流程清洁生产体系,重点管控三大环节:
1. 车间环境:打造无菌加工空间
医疗五金件加工车间需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按洁净度等级划分区域:核心加工区(如人工关节车削)为万级洁净区,空气中粒径≥0.5μm的尘埃粒子数≤352000个/m³,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45%-65%,避免温湿度波动导致材料变形;辅助区域(如原材料存放)为十万级洁净区。车间需采用全封闭空调系统,配备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每小时空气换气次数≥25次;人员进入车间需经过更衣、洗手、消毒、风淋等6道程序,避免人体携带的污染物进入加工区。
2. 加工工艺:减少污染物产生
加工过程中需从源头控制污染物:切削医疗五金件时,采用医用级水溶性切削液,其生物毒性需符合GB/T 25122.1-2010《机械安全 机床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避免传统油性切削液的油污残留;冲压环节,选用无磷润滑剂,减少后续清洗难度。此外,加工设备需定期清洁:数控车床的卡盘、导轨每日加工结束后,用医用酒精擦拭消毒;模具表面每生产500件产品,需拆解清洗,去除残留的金属碎屑与润滑剂,确保模具型腔洁净。
3. 清洗与包装:杜绝二次污染
医疗五金件加工完成后,需经过多道清洗工序:首先用超声波清洗(频率40kHz)去除表面油污与碎屑,清洗时间15-2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漂洗3次,避免清洗剂残留;最后通过真空干燥,防止水渍污染。包装环节,采用无菌聚乙烯袋单独包装,包装前需对包装袋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包装后标注生产批号、灭菌日期,便于追溯。富泰鑫建立了清洁生产追溯系统,每一件医疗五金件都能查询到加工人员、设备、清洗灭菌参数,确保全流程可控、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