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两日,诸多品牌还沉浸在8月销量大好的喜悦中,而奇瑞汽车等来了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
好消息是8月销量创历史新高,达到了24.27万辆,同比增长14.6%;其中新能源7.12万辆,同比增长53%;前8个月合计销量超170万辆,其中新能源49.59万辆。但坏消息是奇瑞IPO再度失败,据港交所信息显示,奇瑞之前提交的招股书已进入失效状态,奇瑞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准备下一次IPO。
对于这一事件,全网表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年销200万+、出口量超百万、自主品牌TOP3是奇瑞汽车IPO的硬资本。但手握这样的“王炸”奇瑞上市之路依然没能成功,但换句话说,奇瑞离上市又近了一步,进入了倒计时。可若上市了,想要有个好的溢价空间与市值,奇瑞还需在哪些方面做提升呢?
溢价的关键一脚:新能源与高端化还需大提升
不得不说,奇瑞汽车的这一次IPO还是挺有底气的,2024年全年销量超260万辆,出口量114万辆,新能源方面同比增长了232.7%,达到58.36万辆。进入2025年后,奇瑞新能源的增幅也颇为亮眼,从今年3月份开始突破6万辆,其中6月和刚刚过去的8月突破7万辆,前8个月合计销量49.6万辆。
按理说,这是好消息,那为何要提升呢?但细究数据,阿贵哥发现奇瑞新能源在渗透率方面依然落后于主流自主品牌与行业。
今年8月份,奇瑞新能源渗透率仅为29.33%,虽然前8个月累积销量增长了232.7%,但渗透率也仅为30%出头。从数据上来看,今年前七个月,捷途山海零售销量5.24万,智界5.17万辆,风云4.9万辆,iCAR为4.58万辆,奇瑞新能源3.41万辆,星纪元约1.8万辆。而从实际的市场反馈上看,目前最能带动奇瑞新能源矩阵上涨是风云系列、智界、捷途山海,而山海L7 PLUS自8月26日在成都上市后,订单情况在60小时内就突破48000份,如果能及时交付,那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奇瑞新能源的渗透率。
这渗透率别说与比亚迪比差距大,就拿在香港上市的吉利汽车,其新能源矩阵8月销量则达到14.7万,同比增幅95%,新能源汽车占比达59%,1-8月新能源销量更是突破了百万。而在A股上市的长安汽车,其自主新能源8月销量为8.89万辆,同比增长81.39%,占比也有45.3%。
而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我国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达55.3%,连续六个月超过50%,今年1-8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753.5万辆,同比增长25%,渗透率持续高于50%。
所以奇瑞上市要想取得好的一个溢价空间与市值,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上市前至少得上40-45%,明年得跟上行业节奏超过50%。与此同时,奇瑞汽车的品牌溢价空间也要进一步提升,尤其是高端品牌星途的销量一直不太理想,这也是在上市倒计时这期间,奇瑞要重点解决的事。
如下图所示,“自主五强”中的吉利的极氪和领克前七个月合计零售销量达到26万以上,并在极氪私有化后必将进一步提升吉利的品牌溢价空间。比亚迪的腾势和方程豹合计销量超过16万辆,长安的阿维塔也超过6万。哪怕是整体表现不佳的长城,其坦克今年前7个月销量也接近10万。
当然,奇瑞比吉利、长城在上市时有个智界这重要砝码,毕竟沾了华为光的汽车品牌上市后,股价表现都不太差,再烂如北汽也有高光时刻,更别说赛力斯与江淮了。
临门的另一脚,竟是新能源出口方?
虽然说新能源汽车与高端化是奇瑞汽车上市时临门一脚的关键所在,但这两个问题如果能得到改善,也能有效提升奇瑞IPO的成功率与溢价空间。
首先是国内外销量占比,众所周知,出口量是奇瑞汽车IPO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今年8月其出口量达到12.94万辆,同比增长32.3%;8个月累计出口量79.8万,同比增长超10%,依旧自主品牌出口冠军。
出口量占据总销量的50%以上,那意味着国内销量还是比较受限。在扣掉出口量数据后,奇瑞汽车8月在国内的销量为11.33万辆,前8个月销量为92.92万辆。这成绩好过长城汽车,但落后于比亚迪、吉利和长安等。更重要的是,奇瑞在香港IPO,能进一步提升国内销量,无疑会进一步提升品牌上市的估值与溢价。
其次是加强出口量新能源的占比,目前虽说奇瑞汽车还是中国出口第一,但主要出口车型是瑞虎7、欧萌达等,燃油车占据比较大。相较而言,今年出口上奋起直追的比亚迪则是凭借新能源优势一跃成为了出口第二的汽车品牌。今年8月出口新能源车型超8万辆,同比增幅146.4%,1-8月合计出口新能源车型超60万辆。照此势头,年底或明年年初就有可能超过奇瑞汽车成为汽车出口销量冠军。
简单来说,在提升国内销量占比时,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出口,这对于奇瑞的IPO不仅会有更高的成功率,还能进一步巩固尹同跃“不客气”的豪言,从而提升奇瑞上市的市值与溢价空间。
贵言堂:
总而言之,从整体市场数据上看,现阶段确实是奇瑞汽车品牌力最强、最有希望成功IPO。但上述的四个问题,却让其临门一脚落了空。所以也能理解奇瑞汽车让捷途、智界独立运营;成立风云、艾虎、星途、QQ四大事业部的用意。
但随着外在竞争压力的激增与尹同跃年龄的增大,IPO的窗口期也越发紧迫,奇瑞能否把握住下一次机会成功上市,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毕竟是尹同跃带领奇瑞20多年最大的心愿,也是其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愿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