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日产 GT-R 停产的新闻,心里还咯噔一下 —— 毕竟是当年多少人的 “梦想神车” 啊,现在说停就停了。后来才发现,这根本不是单一车型的事儿,背后藏着雷诺 - 日产联盟的大动作。你别说,今年三月他们宣布重组的时候,我还以为又是车企之间常规的股权摆弄,没太当回事,直到看到印度公司那 51% 的股份被雷诺全收了,才反应过来:这哪是股权调整,分明是为 “去燃油化” 腾地方呢!
其实吧,雷诺 - 日产这俩兄弟折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交叉持股绑得死死的,现在突然把锁定承诺从 15% 降到 10%,说白了就是想松绑,好更快转向新能源。我记得去年还看到有报道说日产要投钱给雷诺的 Ampere 电动品牌,结果这次直接解除承诺了,你说这转变快不快?估计是看到中国这边合资车企的动静,急了。
就像神龙汽车,之前法系车在中国市场多惨啊,现在抱上东风的大腿,直接搞出个 “示界” 新能源品牌,用的全是东风的技术。上次去 4S 店瞎逛,销售还跟我吐槽,说以前进个新车型,得等法国总部批大半年,现在好了,东风这边技术现成的,从平台到三电直接搬过来,今年四月就要预售新车了。你说这要是还抱着燃油车那套,能有这速度?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是所有合资车企转型都顺风顺水。长安马自达就是个例子,按理说中方技术也给了不少支持,结果今年前两个月销量还下滑了快 21%。我身边有个开马自达的朋友,他说不是不想买新能源车,主要是马自达那几款电动车型,看着就没什么新意,还不如国产新能源车型智能。你看人家广汽丰田,早就喊着 “再造新合资车”,从以前光靠丰田给技术,到现在跟广汽一起搞研发,这才对嘛!
雷诺 - 日产现在这么折腾,其实也是被逼的。你想啊,中国这边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都快过半了,再抱着燃油车不放,不是等着被淘汰吗?之前看到上汽通用要出一款新的新能源 SUV,居然不用通用的技术,全用上汽自己的,还搞增程和纯电两个版本。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合资车企哪会用中方的技术?现在不一样了,中方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反而成了合资车企的 “救命稻草”。
不过我有时候也会想,这种 “中方输血” 的模式真的靠谱吗?就像神龙汽车,虽然有了东风的技术支持,但能不能卖得好还是另一回事。毕竟现在新能源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消费者眼光也越来越挑,光有技术还不够,得懂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才行。上次跟一个车企高管聊天,他说现在合资车企最大的问题就是反应慢,等外方把技术弄好,中国市场早就变天了,所以还得靠中方这边快速推进。
雷诺 - 日产这次重组,其实也能看出点新趋势。以前合资车企都是外方掌握核心技术,中方只负责生产和销售,现在反过来了,中方开始输出技术了。就像一汽 - 大众,以后要主导混动技术的推进,还自己研发 SOA 架构,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估计雷诺 - 日产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赶紧调整联盟策略,不然在中国市场真的要掉队了。
说真的,看到 GT-R 这样的燃油车经典车型停产,多少还是有点舍不得。但反过来想,如果不及时转型,可能再过几年,我们连这些车企的影子都看不到了。就像当年的诺基亚,明明手机做得好好的,就是因为没跟上智能手机的趋势,最后落得个被收购的下场。车企要是不抓住新能源这个机会,下场可能比诺基亚还惨。
现在雷诺 - 日产联盟重组了,神龙、广汽丰田这些合资车企也在加速转型,你说这会不会彻底改变合资车企的格局?我觉得可能性很大。以后合资车企可能不再是外方说了算,而是中方和外方一起合作,甚至中方占主导地位。毕竟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和市场都有优势,外方想在中国市场立足,就得跟中方好好合作。
不过话说回来,转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就像长安马自达,虽然有了中方的技术支持,但销量还是上不去,这说明光有技术还不够,还得有好的产品和营销策略。雷诺 - 日产要是想在中国市场成功转型,除了调整股权结构,还得拿出真正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新能源车型才行。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路上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国产新能源车型,不管是设计还是智能配置,都比合资品牌的燃油车强不少。合资车企要是再不加快 “去燃油化” 的步伐,真的要被国产新能源车企甩在后面了。雷诺 - 日产联盟这次重组,希望能真正加快他们的转型速度,不然真的要错过新能源这个风口了。
最后我还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雷诺 - 日产联盟这次重组能成功转型新能源吗?还有那些靠中方技术转型的合资车企,你们会买他们的新能源车型吗?评论区跟我聊聊你们的看法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