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个行业消息,说华为最近在自动驾驶圈提 WEWA 提得特别勤,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啥新出的芯片型号呢,后来查了半天资料才搞明白,嗨,原来是 “车路协同” 的另一种说法!你别说,现在这些技术名词真是越来越绕,不仔细琢磨根本搞不懂背后的门道。
其实早两年我就关注过自动驾驶,那时候觉得不就是给车装一堆摄像头、雷达,让车自己 “看路” 嘛?直到上次参加一个行业小沙龙,有个华为的工程师跟我聊,才知道我之前想的太简单了。他说 WEWA 的核心,是让车不光自己能 “看”,还能跟路边的设备、跟其他车 “说话”,就像咱们走在路上,不光用眼睛看,还能听旁边人提醒 “小心水坑” 一样。
我记得当时还追问他,这跟现在其他家做的自动驾驶有啥不一样?他举了个例子,比如遇到暴雨天,摄像头被雨水糊住,雷达也受影响,这时候如果路边的交通灯、路灯能把路况信息直接传给车,车不就能提前应对了?不像现在有些自动驾驶,一遇到恶劣天气就 “歇菜”。不过说实话,我当时听了还有点疑惑,这得需要多少路边设备配合啊?全国这么大,啥时候才能普及开来?
后来我又查了些资料,发现华为这两年不光在车身上下功夫,还在跟不少城市合作建智能道路。比如有的地方已经在路口装了专门的感知设备,能实时监测车流量、行人,然后把信息传给经过的智能汽车。有个朋友开着华为合作的自动驾驶车体验过,说有次在路口,他还没看到旁边冲出来的电动车,车就先预警了,还自动减速了,吓了他一跳,后来才知道是路边设备提前把信息传过来了。
不过我觉得这事儿也不是那么容易。你想啊,不同品牌的车、不同城市的道路设备,得有统一的 “语言” 才能沟通吧?就像咱们用不同品牌的手机,得连同一个 WiFi 才能传文件一样。要是各搞各的,到时候车到了别的城市 “听不懂” 当地设备的信息,那不就白搭了?而且这还涉及到数据安全的问题,那么多车辆、道路的数据在传输,万一出点问题咋办?
还有一次跟一个做汽车行业的朋友聊天,他说现在很多人觉得自动驾驶就是把车搞成 “机器人”,但华为这套 WEWA 的思路,更像是把整个交通系统变成一个 “大智能体”。不过他也吐槽,这玩意儿前期投入太大了,不是一家公司、一个城市能搞定的,得需要多方面配合。我当时还跟他开玩笑,说不定等咱们老了,才能真正享受到这种全场景的自动驾驶呢。
说起来,我之前还体验过一次普通的自动驾驶,在高速上倒是挺顺畅,但一进市区就不行了,遇到复杂的路口就需要人接管。后来才知道,市区路况太复杂,行人和非机动车太多,单靠车自己的感知很难应对。要是有了 WEWA 这套系统,车能提前知道路口有行人要过马路,或者前面有车要变道,说不定就能减少很多需要人接管的情况。
不过我也发现,现在很多人对自动驾驶还有点不信任,总觉得 “机器不如人靠谱”。有次跟家里长辈聊起这个,我爸就说 “再好的机器也有出错的时候,还是自己开着放心”。其实我也能理解这种心情,毕竟是关乎生命安全的事儿。但反过来想,咱们现在开的车,不也有 ABS、ESP 这些辅助系统吗?刚开始的时候不也有人不信任,现在不都成标配了?
我还看到过一个数据,说现在交通事故里,大部分都是人为失误造成的,比如酒驾、疲劳驾驶、分心看手机。要是 WEWA 这套系统能成熟起来,说不定能大大减少这类事故。不过具体能减少多少,我也记不清准确数字了,反正就是个不小的比例。但话又说回来,就算技术再成熟,也不能完全依赖机器,毕竟路上的情况太复杂了,总有预料不到的事儿。
有时候我还会想,等 WEWA 真的普及了,咱们的出行会变成啥样?可能到时候就不用考驾照了?马路上也不会有那么多堵车了?不过又觉得不太现实,毕竟还有那么多老旧车辆要替换,还有那么多道路要改造。而且每个人的驾驶习惯不一样,有的人喜欢开快车,有的人喜欢慢悠悠的,自动驾驶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吗?
还有一次刷视频,看到有博主测试华为的 WEWA 系统,在一个比较复杂的商圈路段,车能自动避开行人、绕过违停的车辆,还能根据路边的停车位信息,自动找空位停车。不过评论区里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有人说 “这都是提前规划好的路线吧?换个陌生地方试试?” 还有人说 “万一遇到突发情况,比如有人突然横穿马路,能反应过来吗?”
其实我觉得,不管是华为的 WEWA,还是其他家的自动驾驶技术,都还在慢慢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哪一种技术是完美的,都需要不断改进。不过华为这套思路,确实跟很多人想的不一样,不是光盯着车本身,而是把整个交通环境都考虑进来了。说不定这就是未来自动驾驶的一个重要方向呢?
现在想想,科技发展真是快啊,以前觉得遥不可及的自动驾驶,现在已经能在不少地方体验到了。虽然 WEWA 这套系统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至少给我们指了一个新的方向。就是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在咱们身边的马路上,真正感受到这种 “车路协同” 的便利。你们觉得呢?是觉得这技术靠谱,还是觉得离我们还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