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智能安全大会
FISITA & China SAE 联合打造
50+领先报告分享
50%国际演讲嘉宾
寻求自动驾驶安全解决方案
ISC 2025
2025世界智能安全大会 (FISITA Intelligent Safety Conference, ISC 2025) 将于2025年9月13-14日在西安举办。ISC是由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打造的国际交流平台,聚焦自动驾驶安全。
会议将围绕预期功能安全、测试评价、网联协同驾驶、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主题展开,邀请全球所有关注汽车智能驾驶安全的技术领军人物、专家学者、企业高层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
现将"分会场一:AI and Safety"的完整议程发布如下:
AI and Safety论坛日程
时间:2025年9月13日8:30-12:10
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西咸国际会议中心会议室4(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能源路666号沣业大厦)
薛建儒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
Towards Safe and Trusted Embodied Intelligent Systems
演讲摘要:
近年来,人工智能正从数字空间走向物理世界,物理具身智能系统陆续出现在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如何实现人类水平的自主行为和与人、环境安全可信交互依然是当前物理智能系统面临的挑战性问题。本报告基于课题组十多年的研究经历从机器学习的角度探讨物理具身智能系统安全可信的自主行为生成方法以及我们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李挥
北京大学荣休教授
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
中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协会
全球技术理事
演讲题目:
Solution of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Cyberspace & Its Applications in ICV : MIN-V2X-- on The "Newton's Three Laws" for Ensuring Permanent Peace in Cyberspace
演讲摘要:
李挥教授是全球首先系统性指出IP网络三大致命基因缺陷的学者,(A)一是网络空间被独家垄断;(B)二是没有安全基因,事故没法根除;(C)三是架构僵化演进升级成本巨大,时间长。近年来,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可,那么哪里有实现该理念的技术方案呢?
李挥教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解决网络空间安全方案的牛顿三定律(D)定律A: IP网络空间确定性安全无技术解。并证明之。(E)定律B:以IP为参照系,未来网络空间中存在可量化的指数级提升抗攻击性能的确定性技术解。已经设计方案、证明并实践验证之。(F)定律C: 未来网络空间结合法律体系、可能存在可长期持续的确保网空和平、安全、法治的确定性解。报告将介绍该三部曲进展及目前全球唯一一套全面解决IP三大问题的方案MIN,及在智能网络汽车中的应用MIN-V2X。
Jose M. Alvarez
NVIDIA 研发总监
演讲题目:
Towards Creating Safe and Generalizable Autonomous Driving
演讲摘要:
在本次演讲中,我们将探讨实现更安全、更具通用性的自主系统的最新进展。特别地,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个端到端的飞轮机制,以共同开发更安全的模型,并提升用于训练这些模型的数据集的质量。
Hafiz Malik
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教授
演讲题目:
Physics Meets AI: Next-Generation Hardware Authentication for Safe and Secure Automotive Systems
詹仙园
清华大学副研究员/副教授
演讲题目:
Autonomous Driving Decision-making and Planning with Generative Models
演讲摘要:
在复杂、真实环境中实现类人驾驶行为是自动驾驶的一个关键挑战。当今基于学习的自动驾驶决策规划方法因为适应性有限,对复杂、多模态人类驾驶行为建模能力不足,通常难以平衡相互竞争的学习目标,并且严重依赖规则式的后处理机制或兜底策略。近些年新出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在解决这些挑战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它们能够对复杂、多模态的人类驾驶行为进行建模,为生成高质量的规划轨迹或控制策略提供了新机遇,且无需依赖基于规则的后处理流程。在本次演讲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利用前沿的生成模型(如扩散和流匹配模型)来构建强大的自动驾驶规划或控制模型,以及它们在实际场景中的部署应用。
Feng Zhu
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
演讲题目:
Unveiling Safety Hysteresis in Traffic Dynamics
演讲摘要:
滞后的现象在交通流量分析中已被广泛研究,并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却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通过利用真实车辆轨迹数据和模拟实验来探究交通安全中滞后的存在情况及其特征。采用逆时碰撞时间作为安全指标,以识别和分析安全滞后的模式。实证分析揭示了在拥堵行驶的交通中存在明显的滞后循环。为了量化这种现象的程度,提出了一种新的指标——安全滞后强度(HI)。模拟结果表明,增加减速会显著增加 HI,而加速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Dongsuk Kum
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副教授
演讲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