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澎湃新闻)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与智能化深度转型的关键时期,汽车发明者梅赛德斯-奔驰将如何穿越周期从而愈发强大?
9月8日,2025慕尼黑车展梅赛德斯-奔驰之夜璀璨上演之前,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与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佟欧福(Oliver Thöne),一起接受了中国媒体的专访,强调奔驰将以 “拥抱创新,保持初心”的姿态,在变革巨浪中稳步前行。
康林松(Ola Källenius)
“虽非故土,亲似家园”
在众多跨国车企CEO中,目前身兼欧洲汽车工业协会主席一职的康林松,绝对是其中最乐于和中国媒体“打交道”的那一个。
每一次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他都会再三强调中国合作伙伴在梅赛德斯-奔驰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这一次,回溯奔驰与中国市场的联结,他认为20年携手同行的历程已经成为品牌发展的重要注脚。“20年前,我们在中国市场的规模尚小,年销量仅数千辆;而如今,中国对奔驰来说已是‘虽非故土,亲似家园’,年销量达到数十万辆,并赢得了几百万中国客户与奔驰粉丝的支持。对此,我们深表感激。”
康林松的话语中满是认可,而这份成果的背后,是奔驰对中国市场全价值链的深度投入:从与北汽集团合资成立北京奔驰实现本土生产,到扩建北京研发中心、再增设上海研发中心。
“从各个维度来说,中国对我们都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几年尤为如此。我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除了扩大北京研发中心的规模,几年前也在上海新设了研发中心。如今,中国充满创新活力的汽车生态体系已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全球研发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康林松说。“然而,我们在中国所做的,其意义不仅限于中国,更将反哺全球。”
“拥抱创新,保持初心”
如何让中国创新反哺全球?佟欧福补充了 “以中国创新领全球风潮”的例子。
佟欧福(Oliver Thöne)
“我们在中国的产品研发一直很注重后排的体验,而我们的一些豪华轿车车型在欧洲等其他市场也会服务于后排的贵宾。所以,我们下一代的全球后排娱乐系统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
他同时透露,“我们与中国顶尖科技企业合作,但从不让步于安全、舒适、品质的‘奔驰标准’——比如泊车功能的交互界面设计,既融合中国团队的创新思路,又通过德国工程团队的安全测试,最终应用于全球市场。”
“创新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康林松强调,奔驰工程师的每一个细节设计,从方向盘上的触摸按键回归客户青睐的“巴黎钉纹”物理按钮,到长途驾驶中始终在线的人体工程学舒适感,都围绕“乘客需求”展开。
当行业聚焦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的竞争,我们不难看到,奔驰在拥抱创新的同时,始终坚守“以客户为中心”与“奔驰标准”的初心。在技术层面,奔驰正基于MB.OS全新架构,为车型搭载强大算力系统与AI驱动的底层软件栈,兼容各类合作伙伴方案:当天全球首发亮相的全新纯电GLC SUV,它所配备的39.1英寸(99.3厘米)无缝超联屏,不仅拥有顶尖分辨率,更支持多样化主题界面,将“精致客厅”般的座舱体验具象化;在智驾领域,奔驰独有的“人机共驾”体验成为行业标杆,且该系统将逐步覆盖全系车型,让燃油车也拥有业界最优的辅助驾驶功能。
“无论油电,都很智能”
“在中国市场,很多人认为智能化是电车的专属。而奔驰想告诉大家:智能化不是电车专属。智能科技不仅能够融入电车,也可以应用于燃油车中。奔驰正逐步打造的是,‘无论油电,都很智能’,让客户按照喜好来进行选择驱动方式。”佟欧福透露。
在电动化转型的节奏把控上,奔驰展现出“长期主义”的清醒认知。“目前来看,我们在有序推进电动化,即按照我们的承诺,在2030年之前能保证在每一个车型当中都有非常精良的纯电选择。”康林松明确表示,但作为全球运营品牌,面对150多个国家电动化进程的差异,奔驰选择“因地制宜”:“在不同市场,我们会依据客户接纳度与市场条件,提供油车、电车、混动车等多元选择,确保客户在每种驱动形式下都能获得‘奔驰标准’的体验。”
面对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奔驰将“挑战”转化为“精进”的契机。
“短期压力下,我们既要审慎决策竞争取舍,避免品牌价值稀释;更要立足长远,持续投入研发。”康林松表示,未来三年将是奔驰全球新品发布最密集的时期,2026-2028年更是中国市场的关键阶段。
“现在,我们的面前有不少机遇。我们在中国拥有600多万车主,有 900 万梅赛德斯-奔驰数字账户。中国客户给我们的反馈和一些宝贵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做得更好,让我们更加了解客户。” 佟欧福说,“尽管现在面临挑战,但这也是我们重新审视自身、倾听客户声音、重新认知市场、打好内功的良好契机。”
“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创新基地之一,有非常优秀的产业人才。每次在与中国团队沟通的时候,年轻的同事们都会给我深刻的启迪,因为他们日精于勤,而且不遗余力。在过去的20年当中,我们积累了非常多的宝贵的经验和传统,我们招纳了杰出的中国人才,用中国智慧,帮助我们打造更好的奔驰。”康林松表示,过去奔驰经历过很多的历史周期。这次的市场整合虽然不知道将持续多久,但相信在经历这场考验后,奔驰会一如既往地变得更加强大,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