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德国慕尼黑车展(IAA Mobility 2025)正在进行中,这届车展中,一个最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中国展商的数量几乎占了海外参展商的三分之一,有来自中国的超110家整车、零部件及相关企业参展。
以往你很难想象:一个远在欧洲的车展,怎么能吸引如此多的中国企业参与?而现在以及未来,这些都会变成常态。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汽车工业以及汽车相关产业链已足够强大,有实力参与全球竞争;另一方面也释放出中国汽车整车出海、供应链出海的浪潮已全面开启的信号。
在这场展会上,一个典型的变化是除整车以外很多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加入,尤其是对汽车智能化至关重要的智驾方案企业以及车载芯片企业集体亮相。这意味着,智驾供应链正在成为中国智能汽车出海、海外车企的智能化转型不可或缺的技术方案提供者。
这一次,我们关注到了一家来自中国的AI芯片公司,其目前正深度布局车载芯片业务,特别是智能驾驶芯片,而且现在量产进展很不错,短短2年时间,已经有多款车型搭载其芯片量产上车,以黑马之姿赢得了客户和合作伙伴的青睐。这次来慕尼黑,也是他们首次海外参展,他们在不久前确立了全球化发展战略。
这家公司就是 —— 爱芯元智,做AI感知芯片起家,目前已拓展多条产品线,车载产品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
01
M57芯片全球化ADAS方案进展迅速
爱芯元智今年在慕尼黑重点展示的是基于其自研的M57芯片打造的全球化辅助驾驶方案,这也是公司撬动全球基础ADAS市场格局的关键方案。
该方案由爱芯元智联手行业领先的AI视觉感知技术公司STRADVISION一起打造,可适配全球化辅助驾驶系统开发。
这是一套前视感知一体机DEMO方案。该DEMO以M57芯片作为主控芯片,配备1颗800万像素、水平视场角120°的高清摄像头,部署了STRADVISION的3D视觉感知算法,实现静态物体检测、车辆/行人检测、车道/道路边界检测、交通标志/信号灯识别、自由空间检测等功能,可以支持L2级别ADAS功能的实现(如AEB、ACC、LCC等等)。
得益于M57芯片优秀的综合性能,这套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可以在超低功耗条件下运行,检测和处理性能针对超低功耗进行专门优化,是面向全球辅助驾驶市场的一套极具竞争力的方案。
当前,海外市场有着极高的进入门槛,既体现在全球标准的理解上,也体现在法规政策的掌握上,基于此,中国公司一旦顺利进入,往往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举例而言,中国主机厂海外的智能化发展与国内较为不同,在功能安全和操作系统上有很多壁垒,此外,制造能力、质量、一致性、供应链管理这些要素都需要分出精力,基于此,中国主机厂对找到优质供应商有极为迫切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方案对于中国国内市场即将施行的AEB新法规也是完美适配。据爱芯元智介绍,这颗M57芯片将功能安全的优先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是AEB新法规的考察重点。
据了解,该套M57 ADAS方案已经收获量产客户,预计最快将在2026年量产。
补充一个知识点:M57芯片是爱芯元智在今年上海国际车展发布的适配全球辅助驾驶开发的主控芯片。
根据爱芯元智的介绍,M57系列芯片性能相较于前代有了全面提升:
● 自研NPU,算力跃升至10TOPS并原生支持BEV算法;
● 自研ISP,通过极端光线优化与低延迟处理,为系统提供精准高清视觉输入;
● 创新功耗控制技术实现超低能耗,完美适配电车及油车需求。
● 针对全球化市场需求,M57构建起全方位合规体系:硬件层面集成MCU,内置安全岛架构,达成ASIL-B、ASIL-D功能安全等级,满足ISO/SAE 21434网络安全标准满足国内外相关法规的严苛要求。M57可配套多种成熟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如支持800万像素的前视一体机,兼容2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5R5V行泊一体域控解决方案;配合爱芯元智全套软硬件工具链支持,可快速实现产品方案升级和量产。
除了主角M57 ADAS方案外,这次来到汽车发源地,爱芯元智还带来了旗下智能汽车芯片全系产品,包含M57、M55H、M76H车载芯片。
还有基于上述芯片打造的一系列开发平台:包括支持ADAS、CMS(电子外后视镜)应用的M55H参考开发平台;满足行泊一体、高速领航辅助驾驶需求的M76H中高阶芯片开发平台;基于M57打造的适配全球化ADAS方案的参考开发平台等。
同时,作为一家芯片企业,爱芯元智也联合了众多生态合作伙伴,共同为车企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在本届展会上,该公司还携手合作伙伴,集中展示了一系列面向自动驾驶的软硬件系统方案,在此不再逐一展开介绍。
02
量产车型接连官宣:国产芯片ADAS方案量产“黑马”
作为一匹“黑马”,爱芯元智在车载芯片领域的实力不容小觑。凭借着之前在其他芯片业务领域的人才、技术、产品及量产积累,公司很快把能力复制到了车载芯片领域,并且快速实现了上车量产。据不完全统计,他们目前推出的三款车载芯片,两款已经商用,一款正在紧锣密鼓的应用开发中,很快就能实现上车量产。
在已商用的车载芯片方面,M55H是扛旗者,这款芯片以其出色的性能,可以作为辅助驾驶系统(ADAS)的主控芯片,也可以作为智能座舱内的智能化应用,比如驱动电子外后视镜系统(CMS)、驾驶员监测系统(DMS)、舱内监测系统(OMS)等,一芯多能。
目前这款芯片已经在多家国产车企、合资车企、新势力车企的10余款车型上实现了批量装配。
而且,就在慕尼黑车展开展前后,这家公司又官宣了两款合作车型,包括福特烈马新能源车型以及吉利银河E5车型,可以说订单相当充沛了。
值得一提的是,福特烈马新能源车型是烈马系列的第一款国产车型,对于福特来说意义重大;而吉利银河E5也是爆款车型,这两年已经有两代车型上市,上市即热销。对于爱芯元智来说,能够跟随这些重磅车型一起走向市场,也是实力的最佳证明。
能有如此迅速的进展,得益于爱芯元智此前建立的两大优势。
其一,核心壁垒AI-ISP已经十分成熟。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爱芯元智引入AI的方式颠覆传统的ISP(图像信号处理器)设计,基于自有ISP与NPU的联合架构设计,可以大幅提升传统ISP中多个关键模块的性能,为客户拓展图形图像类业务提供基础设施。且AI-ISP已经在终端计算等业务中得到了稳定验证。这意味着,客户能够迅速用小成本做到精细化的图像信号处理功能,推进项目会很快。
其二,其混合精度NPU已实现全栈优化。据悉,公司自研的爱芯通元NPU算力已提高至10 TOPS,原生支持混合精度、支持BEV算法。在端侧与边缘侧AI的应用中,其NPU更强调INT2、INT4、INT8等低比特的混合精度,建立从应用到算法再到NPU的联合优化,以弱耦合关系推动各部门独立开发迭代与联合性能提升。此外,为了提高终端客户的开发效率,增加客户易用性,爱芯元智准备了丰富的demo以供用户参考,并且提供多层次的接入方式,满足开发者的不同需求。
爱芯元智创始人仇肖莘认为,业内有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一种是垂直整合模式,一种是行业分工模式,两种模式肯定会长期并存,但行业分工的模式一定不会消失。因为专业分工是效率最高的,且已经被证明了很多年,当一个行业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行业分工就出现了。
这种思路下,面对全球化的汽车智能化浪潮,爱芯元智并不把自己的目标市场局限在中国,也要面向全球,为更多的国产出海车型、海外车企车型提供智能计算方案。
根据爱芯元智的规划,扎根辅助驾驶规模化市场也仅是其车载业务的第一步。
当前,爱芯元智也在积极布局面向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场景的大算力AI芯片,以及面向未来大模型时代的智能座舱AI芯片。全球智能汽车产业、移动出行行业正在经历深度变革,爱芯元智还是颇具远见的。
在丰富的技术积累以及量产经验积累上,爱芯元智正在依靠M57芯片在全球市场赢得青睐,和国际ADAS芯片竞争对手展开较量,同时也为后续的芯片产品在全球市场实现量产、市占率爆发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