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9日,上汽新款名爵MG4在成都车展正式上市,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车型除了顶配的半固态电池版本外,其余四个版本均采用了瑞浦兰钧的磷酸铁锂电池。MG4的入市,不仅冲击了纯电小车市场格局,也将其电池供应商瑞浦兰钧推到了台前。
这家近年来增长迅猛的电池企业,凭借其“问顶”技术和对细分市场的精准聚焦,正在动力电池领域实现快速崛起。
宁德时代与比亚迪的双寡头格局并不意味着其他企业难以瓜分增量蛋糕。任何产业的长尾需求都需要身段更灵活、思路更开放的企业承接。
聚焦战略,洞察主机厂需求,建立差异化技术优势,是内卷赛道上破局的关键。
以下为正文:
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约567.4万辆,同比增长33%,动力电池装机量约288.1GWh,同比增长44%,前十名动力电池企业合计装机量约为273.3GWh,占总装机量的94.9%。
与此同时,“两超多强”的乘用车动力市场正在呈现出明显的分层趋势。
在纯电、混动与增程三大技术路径中,纯电主导A0到A+级小车市场,有望在B级别以下细分市场中占据主流,而插电混动与增程式电动则更多应用于中大型车,并逐步取代传统油车的市场地位。
不过,纯电市场需求多集中于定制化,电池厂商往往需要部署多条产线或频繁切换产线,而增程和混插产品的定制化需求较低,可通过技术的局部调整便于电池厂商产线标准化和规模化复刻,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与销售风险、提升规模化能力。
在分化的路径中如何取舍、怎样适配短-长期战略,是每一个想要突破“两超多强”格局的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01
聚焦两大战略
近期,从瑞浦兰钧的一系列动作看,公司在有意识完成纯电和增程/插混两条路径的同步打磨。
8月29日,上汽名爵MG4车型迎来上市,其中有个重要的细节,即瑞浦兰钧作为动力电池厂商为该车型提供了全系动力电池支持。
此外,公司凭借稳定交付、结构优化和体系化产品平台,成为上汽名爵MG4车型在国内与海外市场成功落地的关键技术伙伴。这也给出了主机厂在选择供应商时更加务实的信号。
据知情人士透露,瑞浦兰钧在两年前启动对上汽MG4项目的前瞻性开发与配套,围绕其全新纯电平台,提供了141Ah与168Ah两款动力电池产品,满足437km与530km两档续航需求,具备卓越的寿命、快充能力与低温性能表现。
为保障MG4大规模上市的交付稳定性,瑞浦兰钧还专门上线全新高速产线,引入AI等最新的工艺与检测技术强化品控水平。预售以来,MG4也取得了较为亮眼的市场反馈,有望成为爆款车型。
据悉,自车企降本需求愈发普遍以来,瑞浦兰钧就在内部迅速研发了平台化方案。
目前,瑞浦兰钧的电池平台方案亦同步延伸应用至上汽旗下其他品牌和车型,并计划在上汽更多纯电产品中实现通用化,进而达到复用降本的效果。
可以明显发现,瑞浦兰钧正采取更聚焦的战略。
瑞浦兰钧乘用车动力事业部总经理张小聪表示,目前,各家新车型的开发速度不断加快,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为此,瑞浦兰钧正主动收束产品策略,聚焦核心赛道:在9-20万元以下的国民车型市场,强化磷酸铁锂方案优势,覆盖纯电、增程、插混等基础市场;而面向2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则通过技术预研实现前瞻布局,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其次,公司在内卷化日益激烈的乘用车电池市场,并没有走降价铺量路线,而是坚持深度绑定一部分优质客户。
张小聪认为,行业竞争的现状之下,项目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寻找更多竞争力较强的车企并与其主打或爆款车型达成合作。目前真正卖好的车较少,需要更多联合力量来打造爆款车型。
这也是车企的普遍态度,“一年开发10款车,不如聚焦于开发2-3款示范车并做好销售,这对企业的价值意义更大”。
从目前的合作情况来看,除上汽通用五菱外,公司的动力电池产品还搭载于东风、吉利、一汽等重点车型。
实际上,这也是主机厂的迫切需求。不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集中资源于其核心产品及平台的趋势愈加明显,随着主机厂和电池厂绑定关系逐渐加深,双方需要以提升车型销量为核心进行双向赋能。
02
技术差异化愈发关键
同质化竞争加剧的新能源市场,消费者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也从“能用”走向“好用”再走向“耐用”。基于这样的需求变化,要想实现差异化突围,就要求动力电池企业具备更综合的配套能力,打造“六边形战士”。
瑞浦兰钧的定点突破,也得益于其从2022年首次发布问顶电池以来,产品已经经过三年的工艺与量产验证,能够具备全系标配资质与能力。
据悉,该产品的一体化焊接技术可将电池顶部空间从15毫米缩减到8毫米,空间利用率实现较大提升,对快充性能、续航能力、低温性能等存在较大助力。
与此同时,瑞浦兰钧已在超快充电池技术上有2-3年研发开发经验,并将在今年实现相关产品的项目落地,并在超低温领域进行相关布局。
此外,公司的半固态电池已开始装车测试,预计在今年实现小批量生产。据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在两三年前已经与欧洲车厂合作装车测试半固态电池,在国内也启动了小批量导入。
随着车企对安全、性能、定制化的需求愈发高涨,具备差异化能力将成为电池企业突围的关键。
03
尾声
值得一提的是,在瑞浦兰钧纯电版块产品技术迅速突破的同时,公司过去提前布局的海外市场也已经形成雏形。
目前,瑞浦兰钧已先后成立了欧洲、北美子公司,并在欧洲与Stellantis、雷诺、Smart、沃尔沃等建立合作,且公司动力电池产品将于近期搭载爆款车型再度登陆欧洲市场。
此外,瑞浦兰钧正加快推进位于印尼的首个海外制造基地建设工作,该基地选址紧邻青山产业园,在保障电池原料供应稳定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满足欧美客户日益增长的海外基地供货能力要求、提升订单响应速度。
随着公司战略的聚焦和放量,瑞浦兰钧在与上汽MG等车型两年多的合作过程中收获了上佳的质量口碑,广泛赢得主机厂青睐,正在大步迈入新的阶段。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产业的长尾需求都需要身段更灵活、思路更开放的企业承接,瑞浦兰钧“聚焦战略、洞察主机厂需求、建立差异化技术优势”的方法论,是内卷赛道上破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