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零碳
01
国家发改委党组:重点治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无序竞争
9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登署名为中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的文章,文章标题是《坚定落实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各项部署》。
在谈及“聚焦重点难点坚定落实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各项部署”时,文章强调,要着力整治企业无序竞争乱象。
文章指出,当前,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卷”,引发“劣币驱逐良币”,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必须依法依规加以整治。要加强对重点行业的产能治理,依法依规治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的无序竞争,推动行业提质升级。进一步完善价格治理机制,加快推进修订价格法,依法依规查处价格垄断、低价倾销、价格欺诈等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发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作用,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质量等增强竞争力。引导平台企业优化规则、合理收费,有针对性纠正侵犯平台内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来源:《求是》杂志)
02
全球每年需投入 5400 亿美元勘探石油和天然气
国际能源署(IEA)9月16日表示,为维持当前产量至 2050 年,全球每年需投入约 5400 亿美元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
这一预测出自一份分析报告,该报告对 15000 多个油气田及其产量下降速度进行了研究。报告显示,若不进行投资,全球油气供应量每年将减少相当于挪威和巴西两国产量之和的规模 —— 日均减产超 500 万桶。这一减产量较 2010 年高出约 40%,部分原因是全球对页岩油产量的依赖度上升(尤其是美国的页岩油),而页岩油的储量消耗速度通常快于常规油气藏。
该展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目前几乎没有迹象表明石油需求即将见顶,这意味着未来数年仍需维持较高的油气产量。尽管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石油将处于过剩状态,但英国石油公司预测,自 2026 年初起,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外地区的石油供应增长将在 12 至 18 个月内基本持平。
(来源:路透社)
03
交通运输部发布《氢气(含液氢)道路运输技术规范》
交通运输部官网9月15日消息,《氢气(含液氢)道路运输技术规范》等7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业经审查通过,现予发布。
其中,《氢气(含液氢)道路运输技术规范》规定了氢气 UN1049(含液氢 UN1966)道路运输的装备条件以及运输、停放、应急处置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长管拖车、罐车、管束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等装备进行的氢气(含液氢)道路运输。
(来源:第一财经)
04
龙蟠科技与宁德时代签署60亿元磷酸铁锂长单
9月15日晚间,龙蟠科技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孙公司“锂源(亚太)”与宁德时代签订《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购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锂源(亚太)及其独资或合资子公司将在2026年第二季度至2031年间,累计向宁德时代海外工厂供应约15.7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按当前市价测算合同总金额预计超过60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龙蟠科技主要从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车用环保精细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且作为全球主要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厂商,与宁德时代、LG新能源、欣旺达、楚能新能源、Blue Oval等著名锂电池厂商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往来。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
05
SK On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落地,拟2029年实现商用
9月16日,SK On宣布在韩国大田广域市儒城区未来技术院内建成了全固态电池试点工厂。该试点生产线主要用于向客户提供试制品,并承担对产品质量与性能进行系统化评估验证的职能。
此次建成工厂规模约4628平方米,SK On将在新试点生产线中开发硫化物系全固态电池,部分生产线还将开发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SK On计划于2029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用化,较原定目标(2030年)提前一年。
(来源:界面新闻)
06
海德氢能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
全球绿电制氢领域企业海德氢能9月15日宣布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由蔚来资本等机构投资,老股东襄禾资本、愉悦资本持续加码,其中,蔚来资本的部分投资安排通过与中电集团的战略合作完成。光源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全球化市场拓展与新产品开发。目前海德氢能业务已进入中国、欧洲与中东地区市场。
(来源:科创版日报)
07
小鹏汽车启动欧洲本地化生产,首批新车量产下线
小鹏汽车9月15日宣布欧洲本地化生产的规划,与位于奥地利格拉茨的麦格纳工厂展开合作,借助该工厂现有的成熟生产线,推动电动汽车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进程。
小鹏汽车方面称,首个欧洲本地化生产项目于2025年第三季度在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工厂正式启动,首批小鹏G6与小鹏G9顺利量产下线。未来,该工厂还将投产更多小鹏车型。
(来源:中国新闻网)
08
欧盟将错过提交联合国2035年气候目标的最后期限
路透社9月16日看到的一份欧盟谈判文件显示,欧盟预计无法在本月月底前就联合国授权的2035年气候目标达成协议,而是起草了提交临时目标的计划,该目标可能会在之后发生变化。
此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西蒙·施蒂尔曾表示,各国2035年气候目标的最迟要在今年9月提交,目标才能被纳入联合国报告——该报告将于11月在巴西贝伦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之前发布。
欧盟国家正艰难地就2040年的新气候目标谈判,这使得欧盟原定于在本月截止日期前向联合国提交2035年目标的计划搁浅。
路透社看到的欧盟文件草案显示,欧盟目前正考虑向联合国提交一份关于其2035年目标的“意向声明”,表明到2035年,欧盟的排放量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66.3%至72.5%。
(来源:路透社)
09
印度推出首个地热能国家政策
印度9月15日推出了首个国家地热能政策,加入了越来越多利用地下热能推动清洁能源转型的国家的行列。
印度可再生能源部表示,该政策旨在通过激励措施和法规释放该国尚未开发的地热潜力。该政策高度重视研发,重点改进地热勘探和钻探技术。该政策还强调了通过地源热泵等解决方案开发供暖和制冷应用的重要性。
此外,该政策还建议将废弃的油气井重新用于地热生产,这可以通过利用现有的钻井基础设施和专业知识来降低成本。政策还建议从地热资源中提取硅和锂等有价值的矿物,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
(来源:经济时报)
10
德国将取消可再生能源固定电价
德国经济部9月15日表示,德国将逐步取消对新建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固定价格补贴,转向市场化支持,这与欧盟的指导方针保持一致,同时力求保持其气候目标的顺利实施并控制能源成本。
固定电价的批评人士认为,20年前为扶持可再生能源而推出的固定上网电价机制如今成本过高,并指出2025年的预算为160亿欧元(约合190亿美元)。批评人士还认为,可再生能源行业已经足够成熟,能够应对市场力量。
德国经济部尚未具体说明计划时间表。
(来源:路透社)
11
澳大利亚承诺到2030年投入90亿澳元应对气候灾害
澳大利亚9月15日发布的首份综合性国家气候风险评估报告预测,在升温3摄氏度的情景下,到2030年,澳大利亚“房产价值”的损失可能达到5710亿澳元。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达到6110亿澳元。
因此,澳大利亚正在迅速转入防御态势。在这份名为《国家适应计划和风险评估》的报告中,澳大利亚政府将气候风险重新定义为经济战场,承诺到2030年投入90亿澳元(450亿人民币),用于建设国家抵御日益加剧的洪水、热浪、干旱和海平面上升的能力。
(来源:The Conversation)
12
世界气象组织:臭氧层正稳步恢复
9月16日消息,最新发布的《2024年世界气象组织臭氧公报》显示,地球保护性臭氧层正在稳步恢复。2024年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规模较近年明显缩小,这一科学进展对人类健康和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气象组织臭氧公报》是全球大气监测计划的重要参考产品之一。公报显示,2024年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平流层臭氧总量有所增加,南极臭氧空洞深度低于1990至2020年平均水平,9月29日臭氧质量缺口峰值为4610万吨,低于2020至2023年间的高值。公报指出,这种延迟形成并快速恢复的现象,是南极臭氧空洞初步恢复的重要指标。
(来源:东方财富网)
13
新预测:美国气候政策转向拖累全球气候治理
英国《卫报》等多家媒体近期指出,今年上半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激增,导致全球排放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一项新预测说,美国新一届政府气候政策突然转向支持化石燃料将拖累全球气候治理。
《卫报》日前引用美国荣鼎咨询公司发布的最新预测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该国能源和气候政策出现了近些年来“最急剧的转变”,将使美国减排速度降至过去20年所实现速度的一半,对全球气候危机产生深远影响。
荣鼎咨询公司发现,在最好的情况下,即化石燃料变得更加昂贵,廉价的可再生能源得到迅速部署,到2040年,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只能减少43%,远低于美国上届政府承诺到2035年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61%至66%的目标。而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即清洁能源发展严重受到经济和政治因素制约,到本世纪30年代末,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甚至可能有所上升。
(来源: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