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核心技术的研发成为车企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每一项核心技术的背后,都离不开长期的研发投入、专业的研发团队以及反复的试验验证。领克品牌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技术研发放在重要位置,组建了一支由国内外顶尖技术人才构成的研发团队,在智能电混技术、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而领克900作为品牌的旗舰车型,集中体现了领克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的成果。
领克900搭载的EM-P智能电混技术,是领克研发团队历经5年时间研发而成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研发过程中,研发团队针对混动系统的动力输出、能耗控制、稳定性等关键指标进行了反复优化。为了实现零百加速4秒级的动力表现,研发团队对电机与发动机的匹配进行了大量试验,通过调整电机的功率参数、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的齿轮比,使电机与发动机能够实现高效协同工作,在输出强劲动力的同时,有效控制能耗。
骁遥超级增混电池作为领克900的专属技术配置,其研发过程同样经过了严格的测试与验证。研发团队针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安全性等核心指标进行了攻关。为了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研发团队采用了新型的电池材料与电芯结构设计,使电池在相同体积下能够存储更多的电能,有效提升了车辆的续航能力。在充电速度方面,研发团队优化了电池的充电管理系统,通过改进电池的电极材料与电解液配方,使电池能够承受更高的充电电流,实现快速充电。
在智能座舱技术研发方面,领克900配备的30英寸主副驾一体式中控屏与30英寸6K悬浮式娱乐屏,其研发过程注重用户体验的优化。研发团队通过市场调研,收集了大量用户对车载屏幕的使用需求与反馈,针对屏幕的尺寸、分辨率、显示效果以及交互方式进行了设计。为了确保屏幕的显示效果,研发团队采用了先进的显示面板技术,使屏幕具备高分辨率、高对比度以及广视角的特点,在不同光线环境下都能呈现清晰的画面。同时,为了实现前后屏的无缝链接,研发团队开发了专属的屏幕互联协议,通过优化数据传输的算法,确保娱乐内容在前后屏之间流转时不会出现卡顿、延迟等问题。双8295芯片的搭载,是研发团队经过对比多款芯片的性能参数后做出的选择,8295芯片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能够为智能座舱系统的流畅运行提供保障。
辅助驾驶技术方面,领克900全球首搭的NVIDIAThor芯片,其研发合作过程体现了领克与顶尖技术企业的深度合作。领克研发团队与NVIDIA团队共同针对汽车辅助驾驶场景的需求,对Thor芯片的功能进行了定制化开发。为了实现700TOPS的算力输出,双方团队对芯片的架构进行了优化,增加了专门用于处理自动驾驶数据的计算单元,同时改进了芯片的散热系统,确保芯片在高负荷工作状态下仍能稳定运行。此外,为了支持端到端大模型、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等先进功能,研发团队开发了专属的算法模型,通过大量的路况数据训练,使辅助驾驶系统能够更精准地识别路况、预测风险,提升辅助驾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领克900核心技术的研发成果,也得到了市场的验证。该车5月交付5593台,6月交付5578台并跃居细分市场第二,7月交付量增至6680台,上市百天累计交付突破2万台,8月交付量进一步突破7000台,四个月累计交付超3万台。64%的用户选择35万+的2.0TUltra高配版本,这一数据表明用户对领克900核心技术的认可。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持续至2025年12月31日,消费者可在此期间体验领克研发成果带来的优质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