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是下一个乐视还是特斯拉?
9月18日,有消息人士爆出追觅科技创始人兼CEO俞浩的内部讲话,他谈到:“手机上,追觅、华为、小米未来要三分天下。汽车上,追觅科技要完全PK理想汽车,从L9到L8、L7、L6都能实现碾压。”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追觅科技仍然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在家电领域,追觅科技可谓鼎鼎大名。其成立于2017年,早期借助小米生态链起家,公司中期转战自主,期间完成多轮融资。截至2024年末,其融资综合达到40亿元左右,其中C轮融资创下一级市场智能清洁家电赛道的最大融资。
据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追觅的企业估值已经高达200亿元,远远高于云鲸等同期对手。对此,俞浩在内部表示,追觅已经甩开科沃斯、石头、云鲸等品牌,其声称“他们和追觅已经不在一个维度”。
这表明追觅对自己的定位已不再是清洁家电企业,而是要成为多元化业务的综合性科技公司。
因此,在以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等产品站稳家电市场之际,追觅科技开始在金融、AI、具身智能等领域发力,“再造一个小米”是追觅科技现阶段的核心目标——汽车业务成为了绕不开的一道坎。
今年8月28日,追觅科技宣布正式进入造车赛道,其首款汽车产品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于2027年亮相。对此,俞浩曾公开表示:“要造世界上最快的车”。同时,他透露:“追觅造车不是轻易的决定,也不是追风口,而是将2013年在清华大学天空工场写的造车计划书变为现实”。
追觅造车,恰如其名,其发展速度令人叹为观止。
有消息显示,在公布造车仅仅15天后,追觅科技就宣布完成首轮融资,创下国内新造车企业最快融资纪录。同时,追觅已经组建了近千人的造车团队,并且团队仍在持续扩张中。
面向未来,追觅的汽车业务分为两个品牌运作,并将同步启动海外布局。相关消息显示,追觅已与法国巴黎银行合作,计划在德国建设工厂,选址位于特斯拉德国柏林超级工厂附近,新工厂面积甚至是特斯拉柏林工厂的1.2倍。
品牌规划层面,主品牌追觅汽车主攻超豪华领域,内部甚至命名为“追觅-布加迪”,计划推出电动和增程式两个版本,直接对标世界顶级超跑布加迪威龙。
而另一品牌“星宇汽车”或将由追觅投资孵化的子公司负责,其产品策略十分明确,将对标库里南、宾利等豪华车型,目前规划车型轴距达3.2米,所有尺寸均要求大于理想L9和问界M9。
同时,星宇汽车将学习小米的车型配置方式,规划了D9、D9 Pro、D9 Max和D9 Ultra四个版本,定价区间26.99万至58.99万元,直接覆盖理想L6到L9等车型。
这种全面对标、明牌出战的策略在汽车行业极为罕见。
追觅为何有如此大的底气?官方数据显示,至2025年5月,追觅已获得全球授权专利3155件,累计申请专利6379件。这些专利主要集中在智能清洁与家电领域,但追觅的核心技术即高速数字马达、智能算法和运动控制技术,也可能为其汽车和手机业务提供支持。
目前,俞浩已经晒出了追觅首款汽车的渲染图,并表示将会在2025年底的美国CES展会上展出样车。从官方发布的官图来看,新车造型炫酷前卫,科技感、运动感显著,或将进军超豪华赛道。
从造车路径上看,追觅科技类似于小米与蔚来的结合体,其虽然是如蔚来EP9一般以超跑入场,但后续更聚焦高端家用领域,并以类似于小米汽车的生态能力及智能科技为底牌,展开与头部新势力的竞争。
追觅科技的出场方式,比当年的蔚来、理想等新势力更为张扬。2014年蔚来成立时,李斌的目标是“打造中国的特斯拉”,首款车型ES8定位于高端 SUV;理想汽车则从一开始就聚焦家庭用户的刚需场景。而追觅科技的入场,则伴随着“拳打小米、脚踢理想”,几乎把狂字写在了脸上。
尽管他被许多人吐槽,但从行业背景来看,俞浩不得不“疯狂”。
早在2021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曾就指出“造车最佳窗口期已过”,华为余承东也曾在2023年强调,“智能电动车的机会只有未来两三年”。在头部品牌占据主流市场的情况下,追觅选择了难度最大的细分赛道,并喊出了最不可能的口号。从某种角度看,只有这样才能引发资本市场的关注,获得消费者的关注。
从上文可见,追觅的“狂”还体现在时间规划上。从2025年官宣到2027年量产,仅用两年时间完成超跑研发,这比行业平均周期缩短近一半。对比来看,蔚来从2014年成立到2018年首款车型交付用了四年;特斯拉从Roadster概念车到量产更是耗时五年。这无疑是追觅科技对“造车最后窗口期”的一次追逐与豪赌。
有文说:
追觅科技的造车冒险,本质上是一场技术乐观主义的豪赌。
它赌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优势足以抹平行业壁垒,赌电机与算法的技术复利能够跨越消费电子与汽车的鸿沟,赌资本市场还愿意为这样的狂想故事买单。在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已从颠覆者变为守护者的今天,追觅的登场为略显沉闷的行业注入了不确定性。
但今天的追觅科技,也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名字即乐视——两家公司同样是以家电起家,同时造车目标都直指超豪华品牌,且都将未来目标放在了手机与汽车上。尤其是当年乐视也是以生态为名,同时布局多个烧钱业务,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倒塌。
而追觅的疯狂扩张之路,到底是一步登天,还是一次重蹈覆辙?(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
上一篇:N550炭黑有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