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已经进入“软件定义”时代,而操作系统,已成为加速智能汽车进阶为空间机器人的关键。
9月16日,理想汽车北京研发总部发生了一件大事——星环OS首届指导委员会会议成功召开。理想汽车与长城汽车、英飞凌、中科创达、德赛西威等共16家生态伙伴共同签署《星环OS社区章程》。
这标志着中国智能汽车行业首个由车企发起、全栈开源的操作系统生态联合体,进入实质性共建阶段,将加速智能汽车向人工智能时代迈进。
什么是星环OS?为什么说它“重新定义智能汽车”?
如果你以为操作系统只是中控屏上那个“安卓大平板”,那你就out了。
星环OS,是理想汽车全面自研的汽车操作系统。它不同于传统局限于娱乐域或智能座舱的系统,而是支持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等系统的基石。星环OS由全车统一软件架构组成,涵盖AI计算系统、智能实时系统、通信中间件和安全系统,具有架构统一、跨领域协同高效、功能部署灵活以及安全可靠四大特点。
更重要的,是星环OS的“开源开放”。今年3月理想宣布将其全面开源,短短半年就获得产业链上下游广泛响应。其意义不仅在于技术共享,更在于打破传统车载系统“封闭割据”的局面,避免行业在基础软件层面重复开发,提高智能汽车的创新效率,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底层支持。
(理想汽车首席技术官谢炎现场发言)
正如理想汽车CTO(首席技术官)谢炎所言:“理想汽车不希望把星环OS变成理想的星环OS,而是变成行业的星环OS。”
社区真正“共建”,首批16家伙伴都是谁?
此次签约的共有16家生态企业,几乎覆盖了智能汽车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星环OS社区首批生态伙伴签约合影)
芯片有英飞凌、恩智浦、瑞萨电子、矽力杰、芯驰科技;软件与服务商有中科创达、诚迈科技、经纬恒润、Hightec;硬件与零部件有汇川联合动力、欣旺达、立昇智能、德赛西威、毫厘智能;整车制造有长城汽车作为首批整车伙伴加入,具有标志性意义。
这些企业不是“挂名参与”,而是真正投入资源,共同组建星环OS指导委员会,明确“开放、中立、共享、共建”四大核心治理原则,将标杆项目落地作为社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星环OS基于行业广泛采用的Apache2.0许可证,向全球开发者免费开放,社区不干涉、不控制使用方式和数据,不设立技术壁垒,公平地适配所有主流芯片和硬件平台。
“在汽车这样产业链长、复杂度高的行业中,开源协作可极大避免碎片化、降低研发成本、加速创新迭代,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秘书长助理李博说。
不只做系统,更在做“智能汽车时代的创新生态”
据了解,星环OS社区采用“指导委员会+专题兴趣小组(SIG)”治理模式,首批重点组建硬件生态及认证、AI框架与赋能、核心系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工具链六大SIG,系统性推进关键领域技术攻关与生态协同。
由此可以看出,星环OS不仅要做一个“系统”,更要做出一套可落地、可量产、可持续迭代的生态标准。
目前,星环OS已与芯片企业合作,完成了最新一代车载芯片平台的原生适配,验证了星环OS的硬件兼容性,为社区开发者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现方案。
随着VLA大模型等技术发展,星环OS还将进一步与AI深度融合。会议明确提出,星环OS以“软硬协同、算力共享”为根基,不仅支持AI应用运行,更致力于成为“AI Agent与智能执行器”的基础设施——通过构建机器人框架与场景开发套件,真正让AI“长在系统里”,而不是“装在应用层”。
不到半年,社区正反馈显著
尽管发布仅半年,星环OS社区已显现出健康的发展态势:开发者贡献数量快速增长;问题平均处理周期从50天缩短至10天;已有超30家企业及开发组织表明合作意向;多家供应商已完成系统深度评测并推进量产适配。
这些数据表明,星环OS并不是“理想单方面在推”,而是真正逐步获得行业认可。
中国智能汽车,需要一场“开源共同体”实验
在电动化上半场,中国汽车凭借电池、电机、电控实现了换道超车;而在智能化下半场,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操作系统作为“灵魂所在”,如果每一家都关起门来自己做,最终只会导致生态割裂、资源浪费、创新缓慢。
理想汽车此次推动星环OS开源,联合产业链多个头部企业共建,是在尝试走一条新路:以开源协同代替封闭内卷,以生态共建代替单打独斗。
这条路并不好走,但它值得期待。因为只有开放的系统,才能孕育出真正伟大的智能汽车生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