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众中国被曝将于今年11月起停止向中国市场供应途锐车型。消息一出,不少车迷和业内人士直呼:“一代神车,终究还是没扛住!”
作为大众旗下的豪华SUV“门面”,途锐曾经是不少人心中的“dream car”——和保时捷卡宴、兰博基尼Urus、宾利添越同属MLB Evo平台,性能、配置都不拉垮,价格却相对亲民。但就是这么一款“底子不错”的车,在中国却越卖越差,最终走向停供。为什么?
途锐的悲剧,本质是一场 "错把实力当卖点" 的品牌认知偏差。车主那句 "我爸问这是不是大号途观" 的灵魂拷问,道破了大众标在百万级市场的窘境。当同平台的卡宴靠 Logo 就能溢价几十万,途锐却要靠 "空气悬架 + 全时四驱" 的硬核配置艰难突围。网友精准吐槽:"花 88 万买大众的都是狠人,加钱上卡宴不香吗?" 这种品牌落差直接体现在保值率上,二手途锐三年折旧率比 X5 高出 15%,成了 "懂车党" 的情怀税。
途锐的售价区间在60万-80万左右,但这个价位段的中国消费者,要么选BBA(宝马、奔驰、奥迪)更有面子,要么直接上加成更高的保时捷卡宴。大众品牌虽然在平民市场呼风唤雨,但在豪华领域始终缺乏号召力。“开大众像大众,花钱得花明白”——网友这话话糙理不糙。
理想L9、问界M7、蔚来ES8……这些国产新能源车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舒适配置上全面碾压同价位燃油车。途锐虽然机械素质不差,但车机卡顿、智能功能落后,在“冰箱沙发大彩电”的攻势下,显得像上个时代的产物。
同样是MLB Evo平台,奥迪Q7品牌更豪华,卡宴更运动,而途锐夹在中间,既没有奥迪的科技感,也没有保时捷的溢价光环。甚至大众自家ID.7等电动车型也在抢占高端注意力。左右互搏,途锐成了“牺牲品”。
途锐的退场,是传统燃油豪车在中国市场遭遇困境的缩影。品牌溢价不足、产品力被电车反超、市场竞争白热化——大众的“冲高梦”在这一刻显得格外现实。或许,属于燃油旗舰的时代,真的正在缓缓落幕。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法律顾问
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