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秋,英伟达又出大动作。这一次不是发布新显卡,而是直接向英国AI圈扔下了一颗“重金炸弹”——20亿英镑的投资,折合约26亿美元,目标是扶持英国本土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
而这笔天价投资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其中预留的5亿美元——可能将砸向一家名为Wayve的自动驾驶公司。没错,就是那家在剑桥大学旁边一栋普通民宅里起家的AI创业公司。
Wayve的创始人叫亚历克斯·肯德尔,来自新西兰,剑桥博士,研究的正是“如何用端到端深度学习实现实时场景理解”。6年前,他和合伙人一拍即合,想用“具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未来出行。这条路很难走,但他们坚持走到了今天。
今年5月,英伟达就参与了Wayve的C轮融资(共10.5亿美元),现在尚未启动D轮,黄仁勋就迫不及待地签了投资意向书,这说明什么?Wayve的技术路线,英伟达是真的看好。
不靠规则靠直觉,他们要让车“像人一样学会开车”
Wayve的核心技术路线,被称作“AV2.0”——也就是第二代自动驾驶。不同于Waymo等老牌选手把自动驾驶拆成感知、预测、规划几个模块,Wayve选择了最激进的一条路:端到端深度学习。
简单说,他们不靠预设规则,而是让AI像人类一样,通过观察环境、操作方向盘、踩油门刹车,然后从后果中学习。这种“具身智能”(Embodied AI),是目前AI领域最前沿、也最富争议的方向之一。
Wayve的系统直接处理原始摄像头画面(像素流),然后输出控制信号。听起来像黑魔法,实际操作难度极大,尤其是可解释性差、调试不透明,是这类系统的共通痛点。
为此,Wayve开发了一个叫“LINGO-2”的视觉语言模型,能边开车边解释“我为什么这样做”。比如遇到红灯停车,它会说:“因为前方红灯亮起,需停下。”未来甚至可以让人用“自然语言”指挥车辆。
没有特斯拉的数据?那就自己造世界
自动驾驶的另一大难题是数据。像特斯拉这样有上百万辆车在全球跑着,数据源源不断,而Wayve作为初创公司,车还没大规模落地,哪来的数据?
它们给出的答案叫GAIA-2——一个能生成“虚拟世界”的视频模型。不夸张地说,这是Wayve的秘密武器。GAIA-2能根据文字、天气、速度、行为等条件,生成高质量的驾驶视频,模拟各种极端场景,比如突然逆行、斑马线前紧急刹车。
这些视频不只是“看着像”,而是能被用来训练AI驾驶系统,关键是可控、可调、可复现,覆盖了真实世界很难遇到的“边缘案例”。Wayve相信,这种合成数据的价值,可能比真实世界中海量的“正常驾驶”还高。
而更重要的是,Wayve的系统不依赖高精地图,且硬件无关——可以适配不同城市、不同车型。这意味着它的AI驾驶系统,有望像安卓系统一样,成为通用平台。
Wayve的团队也不简单。CEO肯德尔学术背景硬核,CTO来自Mobileye,CFO曾是华尔街分析师,业务负责人来自Waymo。在今年4月和6月,Wayve还分别与日产和Uber达成合作,正在进行实地测试。
从学术论文到落地产品,Wayve正在一步步走出“论文驱动创业”的泥潭。英伟达这次押注,不只是看好一个项目,更是在押注一种全新的自动驾驶范式。
如果说过去的自动驾驶是靠规则堆出来的“工程奇迹”,那么Wayve想做的,是一个能“像人一样思考和进化”的AI司机。
而这个司机,未来或许不只会开车,更可能成为“通用机器人”的一部分。Wayve的野心,显然不止于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