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一站式购车服务的全面推行,给长期游走在灰色地带的 4S 店收费乱象来了记 “重拳”。这项明确代办手续必须免费、违规即吊销售车资格的新规,比单纯的法规条文更有震慑力 —— 上海、杭州试点中,车主最快 70 分钟就能提车走人;北方某 4S 店刚把 “出库费” 换个名头收取,就被当场查封,整治速度堪称 “闪电出击”。
放在以前,买车简直是场 “氪金闯关”。即便你把车价砍到地板价,后续的 “隐形账单” 也能让人大跌眼镜:上牌费张口就要三千,临时牌照敢收五百,“必须在本店买保险” 更是销售的 “必考题”。某平台去年的调查数据更是触目惊心:89% 的购车者被收过不明服务费,平均每家 4S 店藏着六种附加收费项目,这些 “暗箱操作” 早成行业潜规则。如今政策 “亮剑” 后,深圳一家 4S 店因乱收金融服务费被举报,第二天市场监管局就带着封条上门,让不少经销商慌了神。
试点城市的购车体验,已然天翻地覆。杭州萧山的车主群里,大家都在晒 “神仙购车经历”:交完钱不用自己跑任何手续,直接上楼喝现磨咖啡,销售全程跑腿办办税、买保险,效率快得像点杯奶茶。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政策对 4S 店利润模式的彻底颠覆 —— 业内早有共识,车商的赚钱重点早从卖车转移到了周边服务,去年某合资品牌甚至曝出,售后服务收入比车价利润还高。
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的博弈从未停歇。河北廊坊三家 4S 店把 “出库费” 包装成 1980 元的 “VIP 优先办理权”,还不给开发票;南京有消费者被收 “PDI 检测费”,当场打 12345,二十分钟后监管人员就赶到现场执法。更隐蔽的套路还在暗处滋生:东北有车主被要 8800 元 “冬季特别养护费”,POS 机小票却写着 “自愿捐赠”;还有些店重拾捆绑销售,要求加装万元装饰包才给现车,试图在政策缝隙里 “续命”。
这场购车市场的 “大扫除”,本就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回头看十年前,家电卖场也靠乱收费过日子,现在苏宁、国美早就转向拼服务、拼价格透明了。汽车行业这次也一样,政策正在逼着经销商从 “靠收费赚钱” 转向 “靠服务赢客户”,有业内人士说,这轮洗牌说不定能催出几个像海底捞那样的服务标杆。
看国际上的经验,这种规范早有先例:日本二十年前就立法要求经销商免费代办法定手续,德国更是直接给 4S 店配了上牌设备。对咱们国内消费者来说,政策给了维权的 “硬底气”,但自己也得主动设防 —— 现在不少买车的人手机里都存着法规截图,销售话术不对劲,当场就甩文件对质;律师还建议签合同时带个紫光灯,专门照有没有隐形条款。
新规确实戳中了行业的 “要害”,但想彻底铲除购车陷阱,最终还得靠消费者自己觉醒。从以前 “默默挨宰” 到现在 “主动维权”,从忍气吞声交不明费用到熟练打 12345 举报,车主们的意识转变,正在和政策形成 “双重防线”。毕竟,再严的监管也难覆盖所有隐蔽套路,只有消费者自己练就 “火眼金睛”,乱收费才没地方藏身。
购车市场的这场 “刮骨疗毒”,既是清理行业积弊,也是重塑消费尊严。等 “免费代办” 成了标配,“透明服务” 取代了暗箱操作,买车才能真正告别 “闯关模式”,回归比产品、比服务的本质。而这一天的到来,既要靠政策持续发力,更得靠每一位消费者敢发声、会维权。
上一篇:小米景明在南昌成立科技公司
下一篇:零跑汽车与中信银行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