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跟朋友换车开,才真切感受到隔音这东西有多影响心情。我那台国产 SUV 跑高速 120 码时,车里放着歌还能跟副驾正常聊天,朋友的合资轿车却得扯着嗓子说话,风噪跟胎噪跟二重唱似的。
真不是我吹,之前总听人说合资车底盘扎实隔音好,这次实测完彻底改观了。朋友那车是大众朗逸,按理说也算合资热门款,结果高速上外后视镜那风噪 “呜呜” 的,跟贴了个哨子似的。我特意掏出手机测了下,噪音大概在 70 分贝上下,聊微信都得把语音转文字,不然根本听不清。
再说说我的国产车,虽然不是什么高端牌子,但全车都是多层隔音玻璃,120 码跑起来主要就一点胎噪,风噪基本被压下去了。有次带老家亲戚出门,后排老人居然能眯着打盹,换以前开旧合资车时,老人总说 “吵得头疼”。后来才知道,现在自主品牌是真舍得堆料,发动机舱里全是隔音棉,不像有些合资车为了省成本用劣质材料,不仅隔音差还一股子异味。
说到异味我可太有共鸣了,前几年帮同事处理过他的朗逸异味问题,折腾了三年换了两次隔音棉都没好,4S 店最后居然喷香水掩盖,简直离谱。后来查了下,不少合资车都有这毛病,隔音棉用的是便宜货,既不隔音还伤身。反观现在的国产车,别说隔音棉了,连底盘都做了装甲,就是为了减少共振噪音。
不过也得客观说,不是所有国产车都强。之前试过高配的红旗 H9,120 码噪音控制得是真不错,比朋友的朗逸安静多了。但上次坐过一台便宜的国产代步车,高速上发动机噪音跟拖拉机似的,看来价位还是关键。
有网友说 “隔音好不好,胎噪占一半”,这话真没毛病。我后来给朋友的朗逸换了套静音胎,胎噪确实小了点,但风噪还是明显,毕竟车身造型决定了风阻,这可不是换轮胎能解决的。反观我那台车,厂家设计时就把后视镜做了流线型处理,风噪自然小很多。
最有意思的是上次在服务区碰到个老司机,他开了十几年合资车,换了国产新能源后直叹气:“以前以为合资车工艺好,现在才知道是自己偏见重,人家国产车隔音棉堆得比门板都厚,能不好吗?” 这话算是说到我心坎里了,现在的国产车是真下本,不像有些合资品牌吃老本,连隔音棉都敢减配。
其实隔音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成本问题。自主品牌要抢市场,就得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下功夫;而有些合资车仗着品牌效应,还在玩 “减配游戏”。就像我朋友那朗逸,怠速时挺安静,一上高速立马现原形,说到底还是隔音材料不舍得用好的。
现在每次跑高速都觉得庆幸,当初没听人忽悠买合资低配,选了这台隔音扎实的国产车。毕竟跑长途时,安安静静听首歌,比啥都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