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记者 张俊
9月25日,中国汽车工业的“老兵”与“猛将”——奇瑞汽车(股票代码:9973.HK),正式鸣锣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上市首日,奇瑞汽车开盘价34.2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1.22%。
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IPO,而是港股市场迎来的一块关键拼图。自此,比亚迪、吉利、奇瑞这三家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车企巨头齐聚港交所,共同勾勒出中国汽车业“智能化、电动化、全球化”的未来图景。
对于投资者而言,奇瑞汽车的上市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价值标的:它并非一家传统的燃油车企业,而是一个兼具深厚全球化壁垒和迅猛新能源转型势能的高成长性平台,是投资者捕捉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年红利的理想载体。
独特的“四赛道”增长模型,推动业绩高增长
奇瑞汽车于1997年诞生于安徽芜湖,经过28年的成长与洗礼,现今的奇瑞交出了一份堪称“华丽”的成绩单。
从销量数据来看,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以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奇瑞已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车企,位列全球第十一;同时,2024年奇瑞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29.5万辆,同比增长49.4%,增速位居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之首。
从业绩数据来看,2022年至2024年,奇瑞营收从926亿元暴涨至269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7%;净利润从58亿元增长至14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7.1%。这一增速放在整个中国制造业中都堪称翘楚。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一高增长势头在2025年并未减弱,反而愈发强劲。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净利润同比暴增90.9%,增速领先于绝大多数同行。这充分证明,其增长动能充沛,业绩爆发具备持续性和加速度。
业绩得以持续高速增长背后,源于奇瑞独特的“四赛道”全面增长模型。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大趋势,奇瑞坚持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条腿走路,既不冒进也不滞后,实现了协同发展;面对内卷的国内竞争态势,不少车企纷纷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以寻求增量,而奇瑞早已提前卡位,构筑了出海优势。
也就是说,当众多车企仍在“燃油”与“新能源”、“国内”与“海外”的战略抉择中徘徊时,奇瑞是当前市场中极少能在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海外市场这四个维度同时实现强劲增长的车企。这意味着其收入来源多元化,抗单一市场或技术路线风险的能力极强,增长确定性远超同行。
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中,“稀缺性”是赋予溢价的核心要素。而“四赛道”全面增长模型,正是奇瑞难以复制的稀缺性。
据悉,此前奇瑞公开招股首日即获超额认购约10倍,市场反应热烈。源于投资者认购需求强劲,奇瑞此次IPO发行价确定为每股30.75港元,处于招股价区间(27.75-30.75港元)的最高端。以发行价计算,奇瑞市值达1773.42亿港元。
新能源收入占比激增,转型步入快车道
曾几何时,外界对奇瑞的印象还停留在新能源汽车上“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燃油车出口巨头。
在2023奇瑞科技DAY上,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提出了“新能源不客气”的目标,加快向新能源转型。他表示:“2024年,奇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行业排名就不会这么客气了!一定会进入头部位置。”
从2024年的结果来看,奇瑞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暴增超过265%。这不仅远超行业平均增速,更是其“新能源不客气”誓言的强力兑现,向市场展示了其强大的战略执行力和产品爆发力。
这一超预期的转型结果背后,是奇瑞精准的战略布局。
在技术路线上,奇瑞“不偏科”,采取了“纯电+插混+增程”多技术路线并举的策略,特别是混动技术,精准抓住了当前主流市场“续航焦虑”的痛点,成为销量飙升的强劲引擎。
在品牌矩阵上,奇瑞汽车成功打造了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其中奇瑞品牌面向大众和家庭用户,包括瑞虎、艾瑞泽及风云等核心序列与面向海外市场的OMODA及JAECOO品牌;捷途面向热衷于家庭旅行及户外越野等用户群体;星途面向追求性能,沉稳雅致的核心用户群体;iCAR面向热衷科技和崇尚自由的Z世代客户;智界面向追求智能化、高性能与创新性的用户群体。这套组合拳覆盖了从低到高的全价格区间,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奇瑞并没有采取以价换量的方式。在乘用车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奇瑞凭借产品矩阵持续完善,实现了更高的产品定价。数据显示,奇瑞乘用车的平均售价稳步增长,2024年度较2022年度增长33.5%,其中国内、国外乘用车平均销售单价增长率分别为37.0%及19.4%,奇瑞及捷途两大品牌平均销售单价增长率分别为30.9%及39.5%。
奇瑞招股书显示,此次IPO募资的重要用途之一便是投入新能源研发。这意味着,当前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可能只是一个开始。资本的加持将为奇瑞在下一代电池技术、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提供充足“弹药”,保障其“含新量”持续提升,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
连续22年出口第一,资本助力下开启新篇章
如果说新能源转型是奇瑞的“第二增长曲线”,那么全球化就是其最深厚的“护城河”。
新中国成立76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76年间,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由弱到强,经历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过程。
而奇瑞汽车早已代表中国汽车深入海外市场。数据显示,自2003年起奇瑞已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出口量第一。这背后的秘诀在于,奇瑞的全球化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整车出口,进入了“走进去”的深度本地化阶段。
从出海的广度来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截至2025年7月31日,奇瑞拥有3169个海外经销商网点,排名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前列。自成立以来,奇瑞在全球销售超过1300万辆乘用车,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出海的深度来看,不止是产品出口,更要本地化运营。奇瑞在德国、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及马来西亚设立了研究机构,在欧洲、南美、北美及东南亚市场进行研发工作。在本地化的研发机构支撑下,奇瑞也得以提供符合客户需求和偏好以及当地市场法规要求的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另外,奇瑞还与西班牙老牌车企EV MOTORS合作在巴塞罗那建立生产工厂,成为首家在欧洲生产整车的中国自主品牌公司,以更高的标准切入全球高端市场。
这些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研发中心以及生产工厂,也是奇瑞难以被复制的出海壁垒。
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奇瑞的海外市场收入分别为303.87亿元、770.60亿元、1008.97亿元及262.89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32.8%、47.2%、37.4%及38.5%。
这意味着奇瑞的收入来源不依赖于单一市场,它能有效对冲区域市场的周期性波动,并享受新兴市场汽车普及和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双重红利。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全球化的收入结构显得尤为珍贵。
而此次成功登陆港股后,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奇瑞汽车(股票代码:9973.HK)有望进一步开启全球化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