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新能源旗下 iCAR 品牌在 2025 年底/2026 款周期推出的 iCAR 超级V23(Super V23) 已正式上市,新车以“方盒子”硬派造型为主打,定位紧凑级纯电 SUV。官方公布的售价区间集中在12.28 万—17.48 万元,车型涵盖两驱与双电机四驱、以及主打性能的 V23 S 巅峰性能版。总体来看,奇瑞把这款车放在“高辨识度+相对亲民价格”的组合里竞争,希望用外观与性能制造话题度并拉开与普通城市电动车的差异。
从经销商端与官方预约权益来看,超级V23 的终端优惠并不激进:部分经销商给出的现金优惠多在几千元(例如 0.5 万左右的短期促销),但厂家层面会附带如分期 0 利息、积分/礼包抵扣、到店试驾礼以及短期的质保/救援权益等(例如发布期内的积分兑换、首任车主的延保/三电质保等)。换言之,买车时更值得比较的是“落地价 + 厂家金融/购车权益”组合,而非单纯厂家指导价。
V23 的外观延续了 iCAR 一贯的“方盒子”设计哲学:方正轮廓、短前后悬、直立车头与明显的轮眉线条,整体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复古+硬派的都市版卫士”。比起近年常见的流线化家族脸,V23 反而靠强烈的体块感与圆形头灯形成辨识度,能在拥挤车流里被秒认出。提供多种车漆和配色方案(包含哑光系),厂方也用较大尺寸的轮圈与塑料包围来强调越野气质,但实际“越野”能力需结合底盘、防护与底盘离地间隙来判断。
车头以横向宽幅饰条和圆形主灯作为视觉中心,日间行车灯与格栅结合形成横向延展感;保险杠下沿的“竞技杠”与扰流造型让整车看起来更“饱满”。V23 S 版以红色 S 字与熏黑/高光对比来突出运动化调性。这个设计在视觉上成功地把怀旧(方盒子)和赛博/科技感(矩阵灯廓、横贯饰条)拼接在一起,年轻化与怀旧风的结合使其在社媒传播上很吃香。
官方公布的车身尺寸在参考口径上有小差别(常见数据约为:长≈4220–4249 mm、宽1915 mm、高1845 mm,轴距2735 mm),在紧凑 SUV 里属于中上水平——侧面方正、车顶平直给出较好的纵向空间感。半隐藏式门把手、21 寸轮圈等细节提升了视觉张力,但大轮圈在城市路面或许会对舒适性产生影响。总体侧面传递出的信息是“外表硬朗但仍偏城市化使用”。
尾部延续方正与简洁原则,灯组以横向轮廓刻画宽度感,后包围与底部护板强调越野气场。尾灯与后标饰的细部处理维持了与车头的视觉一致性,整体不追求花哨,而是靠体块和配色来制造辨识。对实际用户而言,尾部的实用性(后备厢开口、后排放倒平整度)比形象更重要——在试驾体验里需要重点确认后备厢深度与门槛高度。
内饰风格延续外观的“硬朗科技”路线:中控采用大屏一体化布局(部分版本配备 15.4 英寸中控屏与液晶仪表),座舱线条偏水平,按钮区域不算复杂,强调易用性与科技感的结合。官方宣称有高比重高强度钢材与电池防护装甲等安全设计,这在感知上给了消费者“安全感”。不过,内饰用料在同级竞品中并非顶级——奇瑞把成本更多放在“硬件配置与动力”上,而在软性豪华感(缝线、真皮触感)方面会有分层。
超级V23 在智能驾驶上搭载了厂方称为“猎鹰 500”级别的辅助系统(配备多颗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覆盖泊车、跟车、部分高速场景辅助等功能),并提供自动泊车、堵车跟车等常见功能。值得一提的是,V23 S 性能版还在动力响应上提供“Boost”模式以提高加速表现。总体而言,V23 的智驾系统在同价位中属于“功能较全、实用取向强”的类型,但在高级别自动驾驶与城市复杂场景的鲁棒性上,还需时间与 OTA 去打磨。
轴距 2735 mm 在紧凑 SUV 中能给到不错的后排膝部空间;座椅支撑偏硬朗,侧向包裹在弯道中有优势,但长途舒适性会受坐垫厚度与填充物影响。后排座椅放倒后的平整度、尾厢通透性对于有露营/搬运需求的用户尤为重要——厂方强调了“可玩性”与车顶行李架等选装空间,适合喜欢户外与改装的用户。
动力部分,V23 提供单电机两驱与双电机四驱版本,部分媒体报道的最大输出数值区间从约 136 马力到接近 456 马力不等(巅峰性能版官方给出的“335 kW / 490 N·m”级别或标称 455 马力的口径在不同媒体报道里有所换算差异),并宣称 0–100 km/h 最快可达约 4.5 秒(性能版)。
电池方面提供两种主流容量(约 59.9 kWh 与 80.16 kWh),CLTC 工况续航在 401 km、501 km 到 550 km 之间(取决于电池与驱动形式)。快充从 30% 到 80% 的时间表现厂方给出的参考约为 0.5 小时级别,车上还支持 3.3 kW 的放电出行(V2L)功能。读这些数据时要注意:官方续航多为 CLTC 工况,实际高速/高载/低温条件下会明显下降。
产品力分析:能耗与实际续航的落差风险,方正车身、较大轮毂与高风阻设计意味着在高速工况下能耗上升,实际续航可能比同容量电池的流线车更差。内饰豪华度有上限,厂方把资源更多投入到硬件与动力上,内饰材质感在同价位并非最优。智驾系统的长期可靠性与 OTA 支持显得关键,厂商需用时间证明其在复杂场景的鲁棒性。本价位段国内外厂商都在积极布局(比亚迪、极氪、AITO 等),V23 必须在交付质量、售后与渠道服务上做好跟进。
如果你是“外观党”或喜欢能在社交平台上吸睛、偶尔周末越野/露营并希望用较低预算体验“高性能电动车”的用户,V23 是值得一看且很可能会带来满足感的选择。相反,如果你对极致的电耗经济性、车内豪华感或对高级别自动驾驶有较高要求,那么同价位里的其他车型(或许在续航效率/豪华细节上更优)也值得比较。
奇瑞用 iCAR 超级V23 把“情怀+性能+可买性”三角拼在了一起:它的外观与性能数据能制造话题,但把话题转化为长期口碑,需要靠交付质量、真实工况下的能耗表现、OTA 的持续迭代与经销商的服务能力来支撑。对准备买车的人来说,V23 是“值得进店体验”的车型;对评判车企实力的人来说,V23 仍需用时间来证明它不是短期的“话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