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苏木 文丨苏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哪吒汽车的破产,不仅仅是对40万车主的“悲剧”,更像是新能源汽车赛道的一声“发令枪”!
除了哪吒,之前倒下的威马、高合,以及广汽和蔚来联手都扶不起来的阿斗合创,这背后是将近十年来一长串消亡的车企名单,和数百万被抛下的车主。
随着车企的倒闭,远程开空调这些智能操作想都别想了!
甚至有些车主发现,就连车门都打不开了!
智能汽车的心脏停止跳动
新势力卖车,卖的从来不只是一堆钢铁和四个轮子,它们卖的是一个承诺,一个关于未来的梦。
终身免费5G流量当初听起来多诱人?这是写进合同里的核心卖点,可现在随着公司服务器的关闭,这些承诺就跟空气一样瞬间蒸发了。
车联网的终止,意味着这台车最核心的智能属性被一键清零,它不再能通过手机APP提前打开夏天的冷气,也无法在车里享受在线音乐和导航。
它的大屏幕,成了一块昂贵的摆设。
对车主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体验降级,而是彻底的功能阉割,为了让车机恢复最基本的功能,他们不得不自己掏钱买流量卡插进去。
这就像买了套精装修的房子,入住后发现水电都得自己重新接,这种对云端服务的脆弱依赖,在车企倒闭后暴露无遗,简直是一场降维打击。
监管的脚步似乎总慢半拍,工信部最近出台了新规,要求车企将车机数据托管到第三方,避免人去楼空后数据也跟着陪葬。
这对未来的车主是道护身符,但对于江苏那位已经付了定金却永远等不来提车的张先生,对于这四十多万哪吒车主来说,这道曙光来得太晚了。
这哪里是修车,明明是在渡劫!
软件层面的崩溃只是第一步,物理躯壳的维修困境,才是将车主推入深渊的最后一脚,终身质保这四个字,曾经是车企最有力的营销口号,现在看来更像是一张写满讽刺的废纸。
随着遍布各地的4S店纷纷关门歇业,整个官方授权的维修体系彻底瓦解,你甚至都找不到一个能为你负责的人。
厂家电话打不通,尚在挣扎的授权维修点也两手一摊,表示没有配件,我们也无能为力。
车主们被迫涌向第三方汽修店,却发现自己成了待宰的羔羊,没有了官方的制衡,他们完全失去了议价能力。
一块动力电池的主板出了问题,还没开始修,光是检查费就要一千块,车主刘山的车坏了,在本地找修理厂报价六千,他硬是拖着车跑到外地,才花了四千块修好,但前前后后折腾了一个月。
另一位车主更惨,一个小小的增程器配件,他足足等了三个月。
更荒诞的是许多车主为了省钱,被迫从科技爱好者转型成了修车学徒,有个车主想换个轮胎轴承,汽修店张口就要四百五。
他一气之下,自己上网买来配件,再找人花点工时费给装上,总共花了不到两百块,这背后是孤品的配件魔咒。
行业专家宋全业分析,这些倒闭车企的车型保有量太小,根本没有副厂愿意为它们开模生产配件,因为无利可图。
车主们能找到的配件,来源只有三类,要么是原配件厂手里没卖完的流通件,要么是别人车上拆下来的拆车件,再就是从倒闭的4S店仓库里淘出来的库存件。
每一样都数量稀少,价格自然被炒得老高。
于是车主们自发成立了各种互助群,在里面交流维修方案,分享配件渠道抱团取暖,这种景象充满了赛博朋克式的凄凉。
信任这东西一碰就碎
一辆幽灵资产的影响,绝不止于车主个体的钱包和精力,它像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会迅速扩散到整个产业生态。
首先崩盘的是金融价值,保险公司不是慈善家,面对这种维修无门、风险极高的车型,它们的反应直接而残酷。
哪吒车主的保费,平均涨幅高达217%,更有38%的车主发现,自己直接被保险公司拉入了黑名单拒保。
二手车市场更是避之不及,车商们把它看作烫手山芋,一辆当初花了十万买的新车,现在开价三万都没人愿意接手。
在车主嘴里,这辆车已经不是代步工具,而是一个会贬值的祖宗,多米诺骨牌继续向下游倒去。
经销商们当初投入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真金白银建起的门店,如今血本无归,而在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们更是欲哭无泪。
深圳的比克电池,天奇股份,这些曾经的合作伙伴,现在手里只剩下一堆无法兑现的欠条。
单单一个威马汽车,就留下了高达四十亿的供应商欠款,天奇股份只能计提巨额坏账,自己吞下苦果。
有些小供应商,囤积了大量为特定车型生产的氛围灯之类的零件,如今只能折价甩卖,能收回一点是一点。
这种巨大的风险,让整个产业链的合作模式都变了,现在供应商和中小新势力车企谈合作,条件变得极为苛刻,预付全款成了常态。
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贷款审查,也收紧了不止一个档次,说到底这是一场资本的渣男行径。
前些年资本疯狂涌入,砸钱造概念,吹起了一个又一个泡沫,他们热衷于画饼造神,用炫酷的故事圈钱,可一旦发现融资耗尽、游戏玩不下去,就立刻抽身退出,俗称跑路。
他们拍拍屁股走了,留下的烂摊子,却要由数百万车主、无数供应商和经销商,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和血泪去承受。
这场由车企倒闭潮引发的残酷清算,是对整个行业野蛮生长模式的一次沉痛警告,在废墟之上,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微弱的光。
车主们通过集体投诉,在部分地区成功和保险公司达成了续保协议,中汽协也组织了十二家主流大厂,成立了一个售后保障联盟,承诺对一些基础的三电系统提供初步保障。
途虎养车、天猫养车这类平台,也开始布局新能源专修业务,但仅仅依靠车主自救和行业互助,是远远不够的。
当一辆车最核心的价值,高度依赖于制造商的存续时,我们就必须从制度层面去思考,如何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兜底的保障。
比如强制车企设立售后保障基金,或者建立更完善的破产后责任交接机制。
这场幽灵资产的悲剧告诫着所有人,无论是消费者、车企还是投资者,一个健康的汽车市场,绝不能只建立在资本故事和科技噱头上。
它更需要坚实的售后责任,和一种可持续的、负责任的商业模式,否则今天发生在威马和哪吒车主身上的故事,明天还会不断重演。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