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进博会、春节、国庆等重大活动与节日,为了“零故障、高品质”服务市民与中外宾客,强生汽修在技术攻坚、应急服务、预防性维护等领域打出 “组合拳”,依托上海劳模王国林、余训银与上海工匠花茂飞领衔的三大专业工作室,以 “匠心” 守护出行“安心”。
劳模工作室牵头:筑起重大保障“技术防线”
“进博会期间,每一辆强生出租车都不能掉链子!”这是上海劳模王国林在每次重大保障任务启动会上的“硬承诺”。作为 “王国林劳模工作室”带头人,他带领团队聚焦新能源出租车高频运营下的核心痛点,提前数月启动“预防性维护专项行动”,为保障工作筑牢“技术根基”。
针对进博会期间出租车日均运营时长超12小时、电池负荷高的特点,王国林团队通过“电池三维检测法”对全市数千辆强生新能源出租车进行“逐一体检”。“我们发现部分车辆电池存在轻微不均衡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在高强度运营中出现续航波动。”王国林介绍,团队针对这类隐患车辆制定 “一对一修复方案”,通过精准定位,使电池续航稳定性提升15%,从源头杜绝运营中“趴窝”风险。
上海劳模余训银领衔的“余训银劳模工作室”则主攻“应急技术储备”。进博会召开前,余训银带领团队梳理近三年出租车电控系统故障案例,提炼出“电机控制器突发失效”“高压线束接触不良”等10类高频故障的“15 分钟快速修复流程”,并联合技术厂商定制专用诊断设备,预存强生出租车主流车型的电控数据模型。“去年进博会期间,一辆出租车在国家会展中心附近突发电控故障,我们的应急团队携带设备赶到现场,12分钟就完成故障定位与修复,车辆迅速重返运营岗位。”余训银说,工作室建立的“故障数据库+快速修复手册”,让应急处理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
工匠工作室发力:打造“分钟级”应急保障体系
“重大活动期间,时间就是效率,保障就是责任。”上海工匠花茂飞深耕汽车维修领域30余年,其领衔的“花茂飞车辆维修工匠创新工作室”,在重大保障中承担着“快速修复+应急支援”的双重职责,以“分钟级响应”解决出租车突发损伤与故障。
进博会举办期间,花茂飞团队在国家会展中心周边设立“应急服务驿站”,驿站里配备了“移动维修车”与1组技术骨干,携带新能源汽车应急补能设备、快速钣喷工具及高频易损件。“曾有一辆出租车在接送参展宾客途中,车门意外剐蹭变形,若返回维修厂修复,至少需要三四小时,会影响后续运营任务。”花茂飞回忆,驿站团队接到求助后,10分钟内抵达现场,利用相关技术,仅用50分钟就修复好,让车辆重返服务岗位。
针对春节、国庆等节日“出行高峰、维修需求集中”的特点,花茂飞工作室还创新推出“错峰维保预约服务”。出租车司机通过提前预约维保时间,工作室根据预约量动态调整工位与人员,实现“即到即修、修完即走”,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50%,确保每一辆强生出租车都能“健康”投入节日运营。
三大工作室联动:构建“全链条保障闭环”
重大场景保障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三大工作室的 “协同作战”。强生汽修建立“劳模+工匠”联动机制,在进博会等重大任务中形成“预防性维护—应急支援—修后跟踪”的全链条保障闭环。
进博会开幕前,三大工作室联合开展“保障演练”:王国林团队模拟电池突发故障,余训银团队负责快速诊断,花茂飞团队同步做好应急补能与车辆调度,通过多轮演练优化协作流程;保障期间,三方共享“车辆健康档案”,若某辆车出现故障,工作室可实时调取前期检测数据,精准定位问题;任务结束后,团队还会对所有保障车辆进行“复盘式检查”,分析运维数据,为下一次保障积累经验。
“去年进博会期间,我们实现了强生出租车‘零重大故障、零运维投诉’的目标,这是三大工作室协同发力的结果。”强生汽修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劳模与工匠的“头雁效应”,企业已形成“重大保障标准化流程”,从前期筹备、中期响应到后期复盘,每一个环节都有“匠心”加持。
如今,从进博会的“国际窗口”到春节的“民生通道”,强生汽修的劳模与工匠团队始终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优服务”守护出行。未来,企业将继续发挥工作室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优势,不断升级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