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帮我爸续车险,手机上点进保险公司的页面,突然弹出个 “自主选择保障方案” 的窗口。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 —— 不是说车险能自己定价了吗?那我去年吐槽到爆的新能源车保费,到底降没降?
我爸那台开了两年的家用新能源车,去年保费 5800,今年页面默认报价 5720,就降了 80 块。可同一天下午,小区门口开网约车的何师傅蹲在车旁抽烟,说他的车保费从 8500 涨到了 1 万 4,“问了三家公司都拒保,最后只能买全险,一分都砍不了”。同样是新能源车,差距怎么能这么大?
这事儿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连着三天问了身边 10 个开新能源车的朋友,越问越觉得蹊跷。
先说说我发小阿哲,他开的是辆热门款家用 SUV,去年出险一次,修了左前大灯花了 2500。今年续保时他特意研究了那个 “自主定价” 功能,发现能勾掉玻璃单独破碎险,还能调整车损险的保额。“原来车损险占了保费的六成多,” 他给我看手机截图,“我把保额往下调了一万,又去掉两个冷门险种,最后比去年省了 300 多,花了 4200。”
但我表姐就没这么幸运了。她开的是辆小众品牌的新能源车,车龄刚满三年。“别说自主定价了,能买到险就不错了。” 她发来的聊天记录里,保险公司客服说她的车型赔付率太高,只能按默认方案投保,保费比去年涨了 15%,到了 6300 块。表姐气得直骂:“电池占车价一半,碰一下就只能换新,保险公司怕赔钱,就可着我们小众车主薅羊毛?”
最让我意外的是网约车司机们的遭遇。何师傅给我算了笔账:他每个月流水大概 8000,除去油费和平台抽成,到手也就 4000 出头。“保费一下涨了 5500,相当于一个半月白干。” 他说现在不少同行被逼得买非营运险,“明知违法但没办法,总不能让车停着生锈。” 还有个南京的孙师傅,去年没出险,保费照样从 6500 涨到 8500,涨幅三成。
我去查了下行业数据,才发现这事儿没表面那么简单。2025 年上半年人保、平安这些大公司的新能源车险居然开始赚钱了,平安产险光新能源车险保费就收了 217 亿,还赚了钱。按理说险企不亏了,保费该降才对,怎么还有人在涨价?
后来问了做保险的同学才明白,所谓的 “自主定价” 根本不是想给多少给多少,而是保险公司根据车型、出险记录、使用场景算好的基础价上,能做些小调整。“家用车赔付率降了,险企有空间让点利;但网约车这种运营车辆,还是‘高出险、高维修、高赔付’的老问题,保费怎么可能降?” 他透露,有些运营车型的保费甚至涨到了 2 万 5,公司旗下二十多辆车都被逼停运了。
更有意思的是地域差异。我一个杭州的朋友说他今年保费降了 8%,而北京的赵师傅没出险,保费还从 8500 涨到 9800。同学解释说这和当地的赔付数据有关,“南方雨季多,电池出问题的概率高,保费自然就高些”。
这几天我还刷到新闻,说金融监管总局今年 1 月出了新规,还上线了个 “车险好投保” 平台,说是要打破 “车主喊贵、险企喊亏” 的僵局。可从朋友们的经历来看,这僵局好像只破了一半 —— 家用热门车型的保费稳了,甚至能省点钱;但运营车、小众车型的车主,还是得忍受涨价和投保难。
昨天碰到何师傅,他正蹲在路边吃盒饭,手机里放着保险公司的续保提醒。“再涨下去真干不下去了,” 他扒了口饭,“听说有的公司开始搞主动服务,给车主做电池检测,提前防风险,要是能把维修费降下来,保费说不定就能降了。”
我看着他的车,车身上还贴着 “新能源车更环保” 的贴纸,突然觉得有点讽刺。新能源是趋势,可车险这块绊脚石不搬开,不知道还得绊住多少人。
对了,你们的新能源车保费是涨了还是降了?有没有摸到 “自主定价” 的门道?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