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称为“AI家电元年”的浪潮并未退去,反而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整个家电产业的竞争格局与价值逻辑。
从柏林IFA展台到泰国工业园开工现场,从高端画质芯片到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中国家电企业不再仅依靠“性价比”取胜,而是凭借AI技术创新与全球化纵深布局,构建起新一轮产业转型的“系统模板”。
在这条转型之路上,TCL与海信,作为中国黑电“双子星”,正以截然不同却皆具启示意义的姿态,为我们演绎一场关于技术、市场与生态的全面竞赛。
聚焦AI的黑电“双子星”,正在重塑产品与制造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MiniLED电视线上销量渗透率已达26.6%,同比提升11.8%。这一数据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对高端智能家电的旺盛需求。
与此同时,AI对于家电行业的赋能也早已超越营销概念,深入至产品核心功能、生产流程乃至组织架构的全面重构,AI家电正从概念走向普及。
图源来自pixabay图库
身为“双子星”的TCL与海信在AI领域的布局已经先人一步,两者分别从硬件控制与软件调校两端切入,共同推动家电从“单一功能设备”向“场景化智慧系统”跃迁。
具体来看,TCL展现出强大的全链路技术整合能力。其不仅将AI应用于电视画质算法和空调语音交互,更借助自研的伏羲大模型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格创东智,实现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智能化。
据TCL发布的数据,在液晶面板生产过程中,其通过AI智能操作实现了人力减少85%、效率提升70%、产品Cpk改善(过程能力指数)11%的显著效果。这充分体现了AI在制造端的落地价值。
不仅如此,TCL电子聚焦电视端AI交互,完成了“灵控桌面3.0”的升级,引入了超高清业务,内容时长突破3万小时。这种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对此,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全球技术创新大会(TIC2024)上透露,TCL通过AI技术的多场景落地应用,2024年已创造经济效益超过5.4亿元。
海信则坚持“技术立企”,以芯片和显示技术为核心构建AI能力,并将重心放在画质算法优化和用户体验提升上。
今年7月,海信发布全球首颗光色同控AI画质芯片——信芯H7,在色彩还原与动态对比度方面显著提升。同时,海信通过星海大模型接入DeepSeek,增强自然语言交互能力,推动多模态理解与内容推荐系统的升级。
总体来看,两家企业的实践表明,AI不再是营销噱头,而是实实在在提升产品竞争力和运营效率的工具。通过AI驱动的高端化转型,中国家电企业正在打破“价格战”怪圈,迈向价值竞争的新阶段。
从规模出海到本土运营,家电全球化进入新阶段
在AI技术的深度赋能下,TCL与海信已逐步构建起以研发智能化、生产自动化、产品交互化为核心的竞争壁垒,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与运营效率的双重提升,更推动行业转向价值增长。
而这场发生在中国实验室与工厂内的技术革命,正随着两家企业全球步伐的加快,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从市场本地化到运营本土化,TCL与海信正带领中国家电企业走向全球化的新阶段。
图源来自pixabay图库
近年来,海信通过并购与本土建厂双线推进。继收购东芝、Gorenje后,今年9月,海信海信在海外的最大工业园区——泰国安美德春武里工业园正式开工。该园区对标全球顶尖的智能制造工业园——灯塔工厂,引入AI质检、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全流程数字化生产线。
海信这一布局的战略意图也十分明确:深耕泰国、辐射东盟、面向全球。
而TCL的全球化布局则更为广泛。截至目前,TCL电子已在越南、墨西哥、巴西、波兰及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生产基地,年产能突破3000万台,可在全球范围内灵活调配。这种全球化产能布局不仅降低了贸易风险,还提高了对区域市场的响应速度。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TCL通过与国际巨头合作,显著提升了全球品牌影响力。其与Google、Roku、Netflix等国际互联网巨头深化合作,推动海外商业模式不断突破。截至2025年6月30日,TCL Channel已覆盖全球海外市场,累计用户数超3930万。
同时,中信建投也指出,中国黑电双雄海外增速高于韩国企业,未来海信、TCL海外量价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今年上半年,TCL电视在国际市场的表现确实如逾期一般,出货量同比增长8.7%;TCL Mini LED电视国际市场出货量更是大幅增长196.8%,出货量占比同比提升4.9%。而中高端产品出货量的显著增长,推动大尺寸显示业务国际市场收入同比提升11.8%,毛利率同比提升0.1%。
整体来看,从单一产品出口,到全面本地化运营,再到全球资源整合,TCL和海信的全球化实践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
生态与可持续,未来竞争的核心
长远来看,在全球市场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单一的硬件参数优势终究难以支撑可持续的长期竞争力。
所以说过去的家电竞争虽聚焦于显示技术、能效比、分区数量等硬件参数,而未来的竞争维度将更多转向生态兼容性、能源管理、用户体验连续性等系统能力。
正如现阶段的TCL与海信均已跳出“单一家电”逻辑,正向全屋智能、智慧能源甚至跨领域生态延伸。
近年来,TCL推出家庭能源解决方案,并孵化雷鸟创新布局AR眼镜领域;海信则强化黑白电协同,在冰箱、洗衣机等品类中引入AI真空磁场保鲜、智能洗涤等技术,并探索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等B端场景。
从IFA 2025的趋势来看,家电企业已不再满足于单品智能,而是追求“全场景覆盖”。
无论是追觅的机械臂扫地机器人,还是MOVA的12大智能产品线,都显示出“家电与机器人边界消失”的未来图景。此外,海信与TCL也在积极布局AI机器人等新品类,试图在“家的智能生态”中占据核心位置。
在这一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亦成为关键竞争力。海信泰国工业园强调绿色生产,TCL则通过AI算法实现空调节电。这不仅符合全球碳中和的政策导向,也更契合新一代消费者对环保与低碳的消费偏好。
由此可见,TCL与海信的转型路径已然清晰。以AI技术提升产品与制造竞争力,以全球化运营扩大市场边界,以生态构建锁定用户长期价值。
它们的实践表明,家电企业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价格战”或“参数战”,而是技术自研能力、供应链韧性、品牌溢价与生态协同效率的综合较量。
尽管如此,这场转型远未结束,而海信与TCL身为转型模板的价值,不在模仿而在启示。
比如,如何在高端市场突破三星、索尼的壁垒,如何将AI技术转化为真正感知得到的用户体验,如何实现全球本土化中的文化融合,正是中国家电企业必须持续回答的问题。
可以确定的是,谁能在AI与全球化的双轴驱动下,真正理解并引领用户生活方式的变迁,谁就能在下一个产业周期中,成为真正的全球领导者。
作者:璟松
来源:松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