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昕昕
前言
还记得十几年前满大街跑的奇瑞QQ吗?那个憨态可掬的小车,承载着多少人的青春记忆!那时候的奇瑞,可是妥妥的"自主一哥",风头一时无两。
可如今再看,当年的辉煌仿佛已经成了昨日黄花。
奇瑞这次上市,开盘时市值一度冲破2000亿港元,可最终还是回落到1840.9亿港元。
对比一下蔚来的1397亿、理想的2059亿、小鹏的1648亿,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奇瑞的营收规模远超这些造车新势力——从2022年的926亿飙升到2024年的2699亿,复合增长率高达70.7%!可市值水平却相差无几。
这背后的原因,让人唏嘘不已
奇瑞错过了什么?错过了新能源的最佳窗口期,早在2007年,当大家还在燃油车赛道厮杀时,奇瑞就成立了新能源公司。
可惜"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这份超前布局没能持续发力,直到2023年,奇瑞才真正发力新能源,推出iCAR品牌,联手华为打造智界。
可时间不等人啊,如今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55%,而奇瑞只有28.7%。比亚迪早就完成了华丽转身,吉利也稳稳站在了新能源第一梯队,连后来的造车新势力都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
更让人担心的是奇瑞的财务状况,营收虽然连年高增,可负债率却高达85%以上,这可是远超行业安全线的!
短期债务压力巨大,流动负债1658亿,可流动资产只有1624亿,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旦现金流出现波动,企业就可能面临偿债危机。
这种紧绷的财务状态,怎么可能支撑得起新能源转型所需的巨额投入?研发费用率只有3.6%,远低于头部车企;智能化体验被用户吐槽"和蔚小理差距明显";OTA升级滞后,车机频繁卡顿......这些问题,都在提醒着我们:奇瑞的转型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站在今天这个时点,我想对奇瑞说: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面对比亚迪、特斯拉这样的强敌,面对"蔚小理"这样的新势力,面对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奇瑞需要拿出当年打造QQ时的那份勇气和决心。
结语
21年的上市路,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弱到强的历程,也见证了奇瑞从辉煌到低谷再到重新出发的坎坷,如今终于站在了资本市场的舞台上,奇瑞能否重现昔日荣光?能否在新能源赛道上完成华丽转身?
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无论前路多么艰难,这家有着27年历史的老牌车企,都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期待。
毕竟谁不希望看到那个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奇瑞,能够在新时代重新焕发青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