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刷器在玻璃上刮出刺耳的 “吱呀” 声,眼前的路面却还是一片模糊的水幕。我攥着方向盘的手沁出冷汗,刚转过路口,一道黑影突然从路边窜出来 —— 幸好及时踩了刹车,轮胎在湿滑路面上划出长长的印子,只差半米就撞上那个横穿马路的老人。
那是去年深秋的一个雨夜,我开着车去接加班的妻子。出发前特意检查了雨刮器,新换的胶条应该没问题,可真到了路上才发现,光有雨刮根本不够。雨水顺着玻璃往下淌,对面来车的远光灯一晃,瞬间什么都看不见了,就像突然被人蒙住了眼睛。
后来跟开了二十年出租车的姑父聊起这事,他直拍大腿:“你这就是典型的新手误区,雨天视线差可不是雨刮能解决的,这里面的门道多着呢!” 他给我讲了个真事,去年有个司机就是雨天只开雨刮,没开大灯,结果在路口追尾了前车,“后车根本看不见他,不撞才怪”。
其实那天我还有个失误,就是没及时开对车灯。刚开始下小雨的时候,我觉得天色不算暗,就只开了示宽灯。可雨越下越大,路面的积水被前车轮胎带起一层水雾,连前面车的尾灯都看得模模糊糊。后来才知道,中雨的时候就该开大灯或者前雾灯,这样既能照清路面,也能让别的车注意到你。
姑父说他有次在高速上遇到暴雨,能见度连十米都不到,他立马开了后雾灯,慢慢往应急车道靠。“后雾灯穿透力强,能让后车看清距离,比双闪管用多了。” 说到双闪,他还特意提醒我,小雨天可别随便开,那是遇到事故才用的,乱用反而容易误导别人。
除了车灯,玻璃起雾也是个烦人事。那天我因为紧张,车里温度开得很高,前挡风很快就蒙上了一层白雾,雨刮刮了也没用。我慌里慌张地开了冷风对着玻璃吹,手忙脚乱间差点跑偏车道。后来才发现,其实开 AC 键除雾最快,要是不想开冷风,也可以用外循环,把车窗开条缝,让内外温度平衡一下,雾就散了。
还有后视镜,雨天简直就是摆设,全是水珠。之前我试过用肥皂擦,效果是有,但维持不了多久。姑父教我个诀窍,提前在后视镜上喷点驱水剂,雨水会直接滑下去,视野能清楚不少。要是临时没有驱水剂,用纸巾蘸点洗洁精擦一擦,也能顶一会儿。
那次惊险之后,我特意查了些交通事故案例,越看越后怕。有个案例跟我那天的情况特别像,雨天凌晨,一辆车因为对向开远光灯,司机瞬间致盲,没看到横穿马路的行人,直接撞了上去。最后法院判了对向司机赔了八万多,就因为他违规用了远光灯。这可不是小事,滥用远光灯不仅影响别人视线,出了事还要担责任。
现在每次雨天开车,我都会提前做好准备。出门前先检查车灯和雨刮,给后视镜喷好驱水剂,车里备着一瓶玻璃水。开车的时候,不管雨大雨小,都会及时开对车灯,跟车距离也比平时拉得更远。有次在高速上遇到大雨,我照着姑父说的,开了后雾灯,慢慢行驶,虽然慢了点,但心里踏实多了。
上周下雨,我在路口看到个新手司机,雨刮器刮得飞快,却没开车灯,跟在他后面根本看不清车距。我按了下喇叭提醒他,他还一脸茫然。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雨天开灯不是为了照路,是为了让别人看到你。尤其是傍晚或者阴天,天色暗下来,不开灯真的很危险。
还有次在乡村路上,看到一辆 SUV 因为车速太快,转弯时侧滑到了路边的边坡上。后来听交警说,司机就是因为雨天路滑还加速,对路况也不熟,才出的事。雨天开车真的不能急,路面湿滑,制动距离比平时长一倍都不止,稍微快点就容易出事。
现在我总结出个经验,雨天开车就是 “慢” 和 “看”。慢点开,保持安全车距,少变道超车;看清楚,用好车灯和除雾功能,留意周围路况。别小看这些细节,关键时候真能保命。
前几天又下雨,我开车接孩子放学,路过上次差点撞人的路口,心里还挺感慨。要是那天我提前做好了准备,也不会那么惊险。其实很多交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就看你有没有把安全放在心上。☔
上一篇:探店全新一代速腾L 配备智驾功能、泊车辅助,车机也更聪明
下一篇:冲击测试是什么?